当我们正在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时,看到的却是一双双麻木的眼睛,迷茫的眼神,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孩子们从小就被送到各种学校去接受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有各种“特长班”。在这原本充满好奇和希望的年龄,很多孩子被各种“比较教育”磨平了应有的棱角和天性,使学习逐渐从一开始的期待变成了煎熬,甚至是逃离。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孩子们被有目的的进行分班,成绩好的分到了快班,而那些调皮的,基础差的则被分到了普通班。孩子们被这么一分,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被学校,被老师,被同学,被自己划为了差生,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被人为的定义为后进生了。于是,优等生就会得到学校的更多关注,也会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优秀就会保持,优等生永远是优秀的。而后进生就会更极端,当他们被认为不优秀之后,会在普通班中慢慢的失去信心,在普通课堂的影响下也会被不良的学习风气腐蚀,进而从优秀变为普通,成为后进大军中的一员。
学生真的是因为不优秀,所以才会被分到普通班的吗?还是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平均分,为了学校的业绩不得不把暂时落后的学生分到了普通班,于是原本可以优秀的学生就这样被埋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现象,难道是为了凸显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成果?为了体现教育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为了学校教育的“GDP”?还是真正的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可以把握的未来?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那么为什么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对学校的厌倦和逃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是什么?我们的责任在哪?这些现象只是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和学生的不努力造成的,与我们无关吗?
简书 原创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学校的职责并不只是把送进来的优秀人才通过学校的培养让其成为更优秀的人,毕业后能够考上更好的高中,大学或是谋得一份好的职业,从而使这些优秀人才走上新的人生。我们知道,这只是达到了“精英教育”的目的,不是吗?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精英教育”之外还应该有什么职责呢?试想,在每一个国家中,到底是精英的人数多还是平凡的普通人多呢?很明显,后者多得多。那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多一点偏向普通人,让他们通过教育变得优秀呢?如果不,那不就是教育歧视么?如果不,那还叫大众教育吗?如果不,那还能称之为义务教育吗?
究其原因,学校之所以都喜欢做“精英教育”,那是因为精英聪明啊,工作做起来容易啊,成绩出来漂亮啊。而反观大众教育,学习者,受教育者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精英学者们学得快,反应快,也没有他们的悟性高,于是教育工作做起来就比较费劲,花的时间也比较多,很多时候还是吃力不讨好,付出了还不一定会有成绩,并且教育现象还会时不时的频繁发生。成绩出不来,谁愿意心甘情愿地去做呢?于是,普通学生在学校就可有可无了,乖一点的,听话一点的学生能在学校继续学习和发展,调皮的,经常违法校纪校规的学生,在无法进行教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了逃离。
所以教育现象也会出现两极分化,成绩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成绩好的学生会不会越来越好不知道,但普通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普通了。这样学生毕业后,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成为了工薪阶层,而普通学生为了生存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拼死挣扎...
为了成绩,为了便于管理,学校教育早已不均衡,不均衡的教育造成了不均衡的社会发展,不均衡的教育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也会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动乱和治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