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往往是从清晨开始的,依旧是林星的小雨,些许的露水,嘀嗒的水声。
早上送孩子上学,就像打仗一样,穿衣服鞋子,梳头发,洗脸,之后送到村口。
本是很麻烦的几桩事,日积月累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快的话十五分钟就可以把熟睡的孩子收拾妥当,送上学去。
然后就是伴着小雨,撑着雨伞,一步步向家走去。虽然也是曲径小巷,却没有“丁香般的姑娘”那种浪漫的美好情怀了。
一路上可以看到些许行人,刚送孩子回家的;出去上街赶集等坐车的;或是穿着雨鞋去地里摘几颗小青菜的。
农村的时光不免这样,无论时代如何进化,仍避免不了炊烟袅袅的烟火。
炊烟缓缓地伸向空中,飘飘而上,不多久便消失无踪。它把热度留给了人间,带着最后一份美好消失于无形,从未有人正视过这件事,都习以为常。
年轻人们要么在外地打工,或在不远处工厂上班,回到家里一副很辛苦的模样,殊不知辛苦劳作,养娃带娃的老人们,远比他们辛苦,却没有他们那份理所应当的模样。
雨势越来越大,我不禁加快了脚步,这是一个下坡,走过这里就可以到家了,路有些湿滑,我不禁步步位营,生怕一步走错,滑步而下。
这个路边长满了各种花草,还有一颗不大的木瓜树,上面结着几个木瓜,明明已是收获的季节,却无人采摘,任它风吹雨打。
这种东西再城里很珍贵,处处标榜着价格,可是在农村,司空见惯,无人问津。
这就是城乡差异吧。农村各种青菜都很普遍,觉得习以为常,可是缺对肉食很是热爱,把它当做来客必备的一道美食。
可在城里,被人嗤之以鼻,人们更爱吃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新鲜哪怕有虫眼。这也成为招待必备的美食,却是可遇不可求。
我终于走到了坡底,这儿仿佛是个房屋结合部,既有两层小楼房,也有掉渣的土坯房,林立在一起,显得有点突兀。
楼房是老人的儿子立的,土房则是几十年前的老房了,是老人们的心血。
土房没有楼房高,十分狭窄低矮,这是旧时人们的住宅眼光,讲究简单舒适。楼房则气派高大,是新式的样貌,代表着当下人的生活方式,豪华气派,上档次。
可是楼房的主人却忘了一件事,把漂亮的楼层建在父母双亲低矮的土房前,是为了和老人攀比,还是为了让人知道他的一片孝心,哪怕有钱也愿意陪伴老人么?我倒愿意他付出更多实质上的东西。
穿过这座房子,便回到了家里,屋里很是安静,拴着狗链的大白狗摇着尾巴,栅栏里的鸡咕咕叫个不停,它们应是饿了,早晨估计比我们起的还要早点吧,却是在屋檐下,等待着主人去喂食,饱一顿饥一顿。
确实挺不公平的,人为主宰,可以操控它们的生死,而它们对人只有曲意迎逢。
想想,不光是畜牲,哪怕同处人类社会,也是弱肉强食。地位低,经济薄弱的人又何尝不曾向那些强者摇尾乞怜,在他们手下混着饭吃呢?一个不小心,不仅他们自己失去了生存能力,还有依偎在他们身后的那群人,是孩子,是老人,还是那群可怜的动物。
我很快给狗和鸡喂了食,它们都欢快地吃了起来,铁链叮铃作响,鸡也发出咕咕的叫声,院子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欢快有力。
我走进屋里,思考着今天该做些什么饭菜呢?生而为人,哪怕不上班,是个宝妈,也得让生命充满活力,不能被琐碎击垮,强迫自己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比如,扫完地,看到干净的地面会开心;而洗完衣服看到整洁的衣物随风飘荡会开心;做完饭,吃着可口的饭菜,也会开心。生活本就不易,只能苦中作乐了吧,想想当年自己的父母熬过那么多苦日子把自己养大,也应是这么过来的吧。
其实,谁都不愿面对枯燥无聊的生活,只能学会和自己和解,过滤烦恼,体会快乐。
外面雨声渐小,远处的山峰绿植逐渐清晰,空气清透美好。
此时九月过半,正是深秋,雨水颇多,青草绿叶带着雨露的微光,仿佛有了初春的青翠华美。
一时间居然有些想念春天了。三五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好似在开一场大会,内容十分纷繁复杂,热闹非凡。
“妈妈,妈妈。”小宝躺在床上轻声哭了起来,我赶忙去哄哄他,本指望他可以多睡一会,却已是不行了。
只好给他穿穿洗洗,再把个尿,之后喂他吃饭。混沌的一天拉开序幕,无法再随心所欲去思考,去观赏,只能把娃带好。
私人时间很短暂,但我很珍惜,感到分外美好。希望每一种生活都可以得到重视。它代表着每一段人生经历,现在让人忧虑苦恼得事,总有一天我们会微笑着讲出来,并且略带自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