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常被误以为是空想。
实际上,他不仅自己主张“人须在事上磨。”
还劝导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
他曾问:“过去未来事,思之何意?”
古圣贤告诉我们,思前想后,是欲望在作祟。
欲望多了,会让人失去本心,沉沦欲海,无法自拔。
《鬼谷子》里讲到:“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与其心驰神往,沉沦欲海,不如守住寂寞,待到花开。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王阳明被贬龙场,研读四书五经,甚至把自己关在石棺中,最终悟道成圣。
苏轼被贬黄州,曾一人在禅院书写《易传》。
周国平刚到北京无亲无故,住在地下室,一个人四面墙,完成了第一本随笔。
这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怨过往,不奢未来,耐得住寂寞。
因为他们懂得,寂寞是人生的常态。
人只有耐住寂寞,经受磨练,才能在顺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沉沦。
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
阅遍世事的人才懂得,心驰神往只能让人“心满意足”,而不能让人“心想事成”。
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熬”是一种修行,熬得出智慧,熬得出功力,熬得出境界。
如诗中所说:“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急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这其中有咸有甜也有酸,耐住了,就好像煮茶越煮越香。
细细品味时,才体会到熬出头的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