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的童年谈不上有多么的幸福,虽然它从小就家境优渥。可是他却在顺从、取悦、不断认错中长大。
严厉挑剔的父亲,慈爱但却十分在意父亲看法的母亲。书中写道蛤蟆先生回忆他的童年,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时光,可父母却又在他童年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父母保证了他的衣食无忧,他也从父母那里继承来了房子。
蛤蟆先生的父亲时严厉而正值的,蛤蟆先生渴望得到他的爱。所以会做一些滑稽的事情,可这在父亲看来确实难以忍受的傻气表现。总会去批评他责备他。
书中还提到一个了一个点,咨询师苍鹭问蛤蟆先生的父亲有没有打过他。蛤蟆先生的回答是——不需要,只要一个眼神就足够了!最严厉的惩罚就是用冰冷的声音说:“回你的房间去,没想好怎么道歉,不准下楼!”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最严厉的惩罚反倒不是大骂,而是精神上的压迫。
而蛤蟆先生的母亲则是不懂得放手与距离感,若说父亲是极其内敛,那母亲就是个很感情外放的人,她总是会把蛤蟆先生当作一个小宝宝。会在去学校看望蛤蟆先生时,会让蛤蟆先生觉得难堪。
严厉的父亲,慈爱但没有距离感的母亲,慈爱和严厉都没有错,只是蛤蟆先生的父母的严厉与慈爱都有些过了。
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也回想了一下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三四岁时的记忆更是忘的一点都不剩了。很平淡,这种平淡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没有什么给我留下一生阴影的大事件,我也没有遇见可以温暖我一辈子的人或事。有一只在我八九岁时从同学家抱回来的狗,我养了大概有十年,在19年的夏天离开了。现在我有时还会想起它。
父母在我眼里给我的关注并不多,但可能在他们眼里已经为我们付出很多了,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而是我能看见他们的辛苦劳作。只是我们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他们不是功成名就的父母,我也没长成一个功成名就的孩子。小时候我也埋怨过父母为什么不能给我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现在也都释然了。
有诗人说'童年是成年人的父亲’,童年体验到情绪,和童年的经历,都极大的影响这人长大后思维与行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