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描述儿童的行为当然不只是系统地描述,它还包括解释。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师长,两个孩子打闹,通常是不会深究原因,制止打闹即解决问题,并不会关心原因;孩子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总是会归结于胆小,解决的办法只是批评或毫不掩饰地表达失望,并不会深究是不是伙伴关系、自卑心理以及自卑心理的成因等。很多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解决问题总是停留在片面描述的表层,忽视完整系统的描述,更谈不上对行为的解释。
P6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我们了解儿童,不需要这些唧唧歪歪的科学也知道该怎样抚养孩子,这些根植于在人性之中的知识在心理学出现之前就有了,否则的话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有时人们甚至会说,儿童心理学不过是用复杂的话说出人人都知道的,需要的时候就能运用的知识。
有太多的师长用这种观念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自己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案例,用一些偏激或落后的主观判断的所谓理论,终于无法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P23在西方社会儿童的游戏被赋予很大的意义,母亲们经常会加入孩子们的游戏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的发展。但低收入的墨西哥家庭中的母亲们可并非如此每天吗认为游戏没什么意义,对于儿童发展也无任何作用。当他们被要求和自己孩子玩耍时她们会感到很怪异甚至觉得尴尬,在游戏中她们的作用也是明确的指导多于与孩子共同玩乐。根据她们的经济状况,这些母亲遵循的是一种“工作式”的生活:生活是严肃的,游戏是一种奢侈,孩子们越早认识到这点越好。
在经济发展欠佳的国家和地区,“生活是严肃的,游戏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理念。与其说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其根源还是经济差异,在大部分山村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遵循“工作式”生活的原则,甚至孩子从小就会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来自家庭的工作,不积极主动承担这些的孩子可能还会收到周围人的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所以在山村的劳动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在所谓游戏中可获得的技能或成长不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并在教育及社会中补充的现实,但是他们收获的生活技能和一些优良品质也是独特的。
P25某些文化比其他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个主要的例子。在许多亚洲国家,或非洲社会,最重要的关系:群优先于个体,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儿童的社会化,又起体现了这一倾向。
在西方竞争环境中,“超过别人”是很重要的,从小儿童就被教育把自己摆在和别人竞争的为之上,并努力获得表扬和奖励。而在非洲的一个贫困乡村里,与他人合作则不可或缺:个人无法成就很多,重要的是为集体利益共享的能力。这样的社会需求决定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并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表现。
P26当美国的幼儿教师看到中国幼儿园的录像时,他们往往感叹中国儿童对于儿童独立性的忽视,同样的,当中国的幼儿教师看到美国幼儿园的情形时,他们会哀叹那里培养的一种自我的行为方式和随之而来的孤独感。每一组教师都确信自己的方式时正确的。
文化差异导致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文化差异的延续,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时根深蒂固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两种文化日益融合,越来越多多合资企业,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两种文化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要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以上的两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在自身文化的理念中借鉴部分不同文化理念的方法,孩子们才可以放下我们旧有的部分禁锢,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机会实现自我,在未来的社会中更有竞争力。
P106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两种形式,即社会的和智力的。
儿童在同伴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是儿童在家庭之外的第一个社会角色,在寻找认同感的同时,调整自我影响性格形成,对于一个儿童的未来,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家庭关系。而智力的发展在同伴关系中更有利于获取,因为作为认同感为前提的同伴关系,特定范围的知识交流学习比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更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