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一早,我们迎来了2023年第一场雪,一夜大雪已经让外面的世界银装素裹,我们收拾行李驱车前往位于长治市一个乡村的崇庆寺。根据车行走的情况,我们知道崇庆寺位于一座山顶,山顶的积雪似乎比山下更多,崇庆寺周围树林环绕,因为刚下过雪,树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一条小路绕着寺院背后缓缓而上,我们沉溺在雪景中久久不愿离去,直到领队开始催促我们才赶紧进入寺院。与之前我们看到的其它一些寺院一样,这座寺院也只有一两个人负责看守,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文博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时时提醒我们不要拍照,不能喧哗等。
崇庆寺所在的山叫作“紫云山”,寺院三面环山,山顶立有明代的“紫云山”石碑。寺院规模不大,只有一个院落,正南面为山门兼天王殿。院内正北千佛殿为本院主殿,殿内塑佛、菩萨造像,西壁悬塑人物局部残坏;东配殿为卧佛殿;西配殿名曰大士殿,殿内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西北隅为地藏殿,殿内明初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
千佛殿是寺内主殿,是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兴建,原来的木结构仍然存在,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顶。殿内佛坛塑一佛二菩萨,背面为观世音菩萨。除背光为明代重塑外,塑像都是宋代风格。繁复而华丽的背光与之前看到的明代悬塑风格颇为相似。西配殿为三大士殿,也叫罗汉点,外观是清代的建筑风格,而殿内的木构建筑全部为宋代原作。殿内佛坛上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是雕塑家史延春按照旧有照片补塑。菩萨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是整个寺院最古老艺术价值最高的彩塑。
千佛殿南侧为地藏殿,殿内塑地藏菩萨,左右塑十殿阎王,两侧还有六曹判官,上面悬塑佛、菩萨、弟子、天王等,都是明代的作品,保存较好。屋顶梁上有墨书题字:“嘉靖十年(1531年)五月十五日本寺僧人明钟烧琉璃一堂。”还有“大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丙辰月癸卯日重庆四建立十王殿僧……”的题记,为后世研究这座寺庙建筑提供了确切的记载。
天王殿内现仅存两尊天王坐像,体量巨大,通高约有两米多,为木胎泥塑。天王面容威猛异常,头带束发冠,身着华丽的战袍,外罩山文铠甲,两袖宽大,做随风飘舞状,整体具有明代风格。
参观完崇庆寺后,由于堵车,我们步行约20分钟到达法兴寺。接待我们的法兴寺负责人张老师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型管理人员,对他管理的这座寺院的每尊塑像和建筑都有很深的感情,也赋予了很多的热情去研究。法兴寺所在的山名叫慈林山,这座寺院据说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初名慈林寺,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葺。寺院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和后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