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昨天学到一首新歌,昨晚你没让我唱。我现在唱给你听听吧”,大宝的话让我有些内疚。昨晚为了让大宝早点睡觉,我建议孩子在上学路上唱给自己听。
平静的想,唱一首歌能花多久呢,是自己在焦虑,所谓的争分夺秒的让孩子早睡,对孩子有多大益处呢,恐怕害处更多一点。孩子想把新歌唱给妈妈,心情是兴奋的,而你相当于泼了冷水。拒绝的那一刻,孩子肯定会失落吧。你是否无意的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信息,比如她想唱的新歌不重要呢。
昨晚,把大宝哄睡了,小宝执意要听两个凯叔讲故事,不让听就哭。为了让她睡前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我妥协。当发现已经快10点半时,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焦虑。“今晚这么晚了,后面到十点就不听了好不”,我其实是带着一点情绪说孩子的。还好,孩子很乖的答应了。但是就在躺下睡觉的那一刻,突然兴奋的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歌,我唱给你听听吧”。
可能是觉察到了我焦躁的情绪,小宝补充“很短的,就两句,一会就唱完了”。孩子说到这份上,我心里又陷入了内疚。为什么让孩子有这种想法和顾虑呢?说明我还是在苛求孩子。即使感觉你放手了,有进步了,但是有些地方依旧没有做好。
小宝唱的是“铃儿响叮当”,唱的非常好,我焦虑、内疚的心在稚嫩的童音中平静下来。小宝展示了新歌,很满足地睡去。我则感慨我这个妈妈需要提高的地方依旧不少。
何为尊重孩子,孩子想唱时,你无条件的倾听、欣赏,才是真正的做到。生活更多的是日常的细节,从细节入手,去倾听她,满足她,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孩子才会有足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