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681120/56475272680b7c4d.jpg)
《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这本书里有太多的陌生,有些概念完全是第一次知道,比如四念住、十六阶智等等,太佛学啦。佛学大师我是敬仰的,但从未去靠近过佛学了解点佛学,也许是缺少些慧根吧。百度词条查找了几个,把它挪到了自己的书上,好像明白了一丢丢,然后瞬间又好像完全忘掉了。于是放弃,不再刨根问底,佛禅是需要悟性的,也许有一天坐在花树下,一片花瓣飞过,然后我就豁然开悟啦,说不定就成为南海神尼哦。哈哈哈哈,需要时间,时间会给我们无限可能。
那现在我需要的就是先把书读了,读懂我能够理解那么一些的地方就够了,那就是现在的我呀,现在的我就是那么不开悟,就像《天龙八部》里的虚竹和尚一般,看着呆头呆脑、懵懵懂懂,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有文老师说,智慧是一种能力,慈悲是一种态度。概括的真好,这么一说,我感觉我是有那么一点智慧,也有那么一点慈悲的哦,自我催眠下,这也算是正念吧。就像莲心说放下那个难和读不懂。认真读书,认真学习,得之,我幸,未得,沐浴佛光沾点仙气也是极好的。
仙气袭来。
“正念是智慧和慈悲的开始。正念更多关注于改变我们时时刻刻与自己的感觉、想法、情绪和行为的关系。正念的三种核心技能,一是专注(单一目标聚焦的觉察),二是正念本身(开放的觉察),三是慈悲心。”笔记到这我有个疑惑,单一目标聚焦的觉察和开放的觉察貌似有点矛盾,但是好像又是相辅相成的,专注是目标聚焦的觉察,是线性的,正念本身是开放的觉察,是发散的。
“慈悲可能是体验痛苦并希望其得到缓解。慈悲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如共情、同情、爱、怜悯、利他、自悯。”慈悲更具有延展性,慈悲有看见,有理解,有愿望,甚至有行动,也许ta还有更多我没有觉察到的内蕴。看到一个视频,大桥上一女子欲轻生,一男子停车迅速穿过前面,一把抱住陌生女子。我想这就是慈悲的力量吧,也许就是行车途中无意的一眼。“慈悲不仅是感受他人,还要争取改变现状。如果你要变得慈悲,请准备好开始行动!”我有时想,我遇到这些情况会怎样?需要行动力。
“在心理治疗背景里,智慧可以定义为:深刻认识如何生活。”“智慧一般包括获取知识、将其用于人类社会情境、反思以及通过判断力做出基于慈悲的决定。智慧不会受到时间的侵蚀,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智慧老人就是荣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我们能想到的孔子老子庄子都是老者。
如何培养智慧?“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而不是我们希望它们成为的样子。正念练习可以发展智慧的不同部分。“走出思维流”、“与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摆脱自动化反应”、“超个人领悟”、“时时观察心智的戏法”、看看如何创造痛苦”、“拥抱对立面”、“培养慈悲”。
坚持学习,保持觉察,时时练习。智慧与慈悲就会与我们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