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效率手册》《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更多的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长与打拼,而《天长地久 给美君的信》则让人感受到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份珍贵的亲情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小时候下雨,别的父母都会来学校送伞,可我的父母不会,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点雨不算什么,一会就到家了,一路上,我是跑回家的。
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同学们有的是父母送,可是我的父母不会,记得当时父亲把学费交给我,一再叮嘱我在火车上小心点,注意安全,那次从家到学校的车上自己提高警惕,不敢和任何人说话,就那样拿着一厚沓现金一个人坐着火车去大学报到。
参加工作后,自己努力考了一份还算比较稳定的工作,第一次去工作的地方,记得要拿好多东西,原本计划包个车自己一个人去,父亲说我和你妈送你去吧,当时的自己有点惊讶,自己本能的说不用。父亲说我和你妈过去看看你工作的环境。听了父亲的话,自己没有再推辞,只记得到了工作的地方,父亲一直重复着,环境好着呢,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盖好,自己点头示意着。这次事之后自己也在想,可能父母真的老了。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貌似除了种地就是给人打打零工,其他的什么也不会。他们待人真诚,不会骗人,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想摆摊卖水果,最后的结果是把人搭上,还赔了钱。我能理解因为我的身上留着他的血,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五毛钱买的东西,他不好意思跟别人多要钱,遇见熟人再送一点,怎么能不赔。父母就是这样的人,对自己很节省,对别人却很大方。
从小听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只要你愿意学,我和你妈就供你,家里条件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这句话父亲是说到做到,农村重男轻女观念比较严重的,可是在我的父母那里不会,哥哥姐姐都是止步初中,唯独我上了大学,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父母的支持与鼓励。
小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每天都在算开支。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能不花的就不花,尽管有人说钱是挣来的,不是靠攒的,可是父亲就是认死理,挣不下大钱,就从小钱攒,所以学生时代的自己花钱也是精打细算,不是没有,有时候是舍不得,自己每花的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必须省着花。日积月累的力量真是强大,父母靠着省吃俭用攒出来的钱,除了供自己上大学外,在我大三,父亲58岁那年,家里盖了新房子,当时村里好多人都很惊讶,我们家竟然能盖起房子,是呀,我们家的起点很低,父辈们用他们辛劳的汗水白手起家,只为将来子女能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他们做到了,起点不如人,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父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人要自立。
所以有时候和同事们聊起现在的孩子上学有车,雨中有伞,感觉他们很幸福,可孩子们还是一种生在福中不知福。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不应该用以前的思维去束缚孩子们,可是多少还是感觉缺点什么?孩子们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父母的所做的一切,却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在那个刚刚能解决温饱的年代,虽然雨中没有伞,放学没有车,但是自己感觉很踏实,这种踏实是父母给的,他们虽然没有亿万家产,但是他们给我的精神财富远远大于这些表面物质的东西,那就是人要自立,人贵自立,自立自强,自立更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