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聊天,她说她爷爷特别不喜欢女孩,而他爸爸又特别孝顺,对爷爷绝对服从。认为生男孩传宗接代是孝的最大体现。但是妈妈接连生了五六个女孩也没生出男孩。计划生育政策下,只好把她们一个又一个送出去寄养。于是这位朋友在早年就形成了一个认知,生女孩是不受欢迎的,是要被送走的。
我与这位朋友认识多年,在她身上我看到了阳光,爽朗,粗犷,积极地一部分。也看到了犹豫不决,自卑,软弱,讨好,不断寻找被认同感的一面。她还经常会吐槽她老公怎么像个女人一样?!重男轻女思想从古到今,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就销声匿迹,反而依然无处不在,哪怕是三个北大女生的高知背景也不代表着她们能够清醒自如地面对女性身份,女性意识问题。
一个不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的女孩正如我这位朋友会可能就会把对女性特质的厌恶投射到具一定女性特质的丈夫身上。诡异的是丈夫身上这种温和细致体贴正是她在择偶时选择的。婚后却反而开始嫌弃这一点。我想这反映了有些女性不能全然接纳自身性别的内心冲突。
另外,作为很多慕强(慕男)者的女性,也会投射批判给一些“丧夫,离异”女性,“问题少年的母亲”等等“不称职”的女性身上,轻者认为这女人不智慧,重者认为他她们克夫克子。一定程度上也是用男性标准或者某些文化荼毒在要求自己和她人。对一些复杂因素导致的不良结果单方面甩锅给女性,表现出冷漠和严苛。
《韩非子·六反篇》记载道,“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从中可以看到我们文化中的重男轻女观念的背后阴森森地涵射出能否生存的恐惧。这其实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是同样的残酷。
千百年来的文化基因早已写入了个体基因,虽为新时代出生的男人和女人,依然无法彻底摆脱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而女性意识的觉醒绕不过这老旧话题。女性身负哺育全人类的责任,如果没有女性的觉醒,也就不可能有全人类的觉醒。这恰恰需要每一位男性和女性都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