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效率手册,我也会看一些写点评上墙的作业,但是我觉得吧,并没有写的很清楚,反而是比较笼统写的。但是指导老师,还有领教似乎在给你点评的时候,不会给你说出这些问题,就说一个字,好,只是觉得你写的好,然后大家一股脑的在下面送鲜花掌声。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成了一种形式。没有争对性的指出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3c121ad8e5a1d5d4.jpg)
比如:我看了一下最近一些第一份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4f60fbe4e1570d5b.jpg)
标红的几个事项,其实都不具备可执行性。
首先,这个时间段太大了,6点~8点,应该明确的划分开来,要么半小时为起点,要么一小时为起点。这样在这个时间段内规定的任务才会比较清晰,要做什么。
其次,就是看书,看什么书,看哪几章,看多久。学习在线学习服务师课程,学习多久,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其中一项稍微多用了一点时间,比如读书多用了半小时,那么就会影响后续的事情,比如,那做早饭的时间就不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64cc03f50353c8ea.jpg)
同样的问题,清单太宽泛了。
运动拉伸,做多久,拉伸哪里,手,腿,全身?冥想,冥想什么内容,是否要结束多媒体等工具,冥想那一方面的内容,是情绪管理,自我管理?
发圈,发什么内容的圈,素材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b782907f26110d54.jpg)
这个就更加笼统了,全部都是大标题。细化的没有什么是具体的,那么这样的可操作性不强,完成度也不可衡量。
读书和运动时间倒是明确了,但是内容不确定,也就是不符合Specific这个原则。
陪伴家人,以什么方式陪伴,聊天?散步?陪伴多久
所以基于以上的分析,关于SMART的5个方面,我觉得首先刚开始上手,至少要符合2~3个,要specific目标要明确,timing 要有时间限制measurable 要可衡量的。先从这三个出发来制定,那么一天中你的行动就方向明确了。
也给了我自己一个方向,自己写的时候,从这些维度出发。
比如:
练字:
那就要写,练习第5课三个范字,用时一小时,这样就比较量化下来了,是可以用数据来看的。程度达到和范字接近80%左右。
运动:
一小时。傍晚5点慢跑5km+运动后全身拉伸跟练
学习:那就要考虑学习什么内容,每项内容学多久。
1、复习教育学第八九十章,预计用时4~5小时。
这个还是很大,不知道怎么衡量复习的怎样。那就再拆分:完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可以检测复习效果,是不是就measurable 了。预计每一章用时20分钟。
2、学课程标准复习:
教学建议全部内容,预计15~20分钟
核心素养综合目标,预计用时20~30分钟。
但是这些用时都是我们自己预估的,真实的发生所用的时间,还是要看到时候的进程,再来总结。
所有的具体,都是在帮助我们的大脑在真正做事情的减少做决策,投入到当下做的事情中。提前做好来准备,等到真正做的时候,就会目标明确,而不是去做各种准备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