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养,我的心得是:主要难在吃饭和睡觉。今天先说说,睡觉。
从两个月时因为肠绞痛闹觉严重,无奈下小松被养成了奶睡和抱睡的习惯,从此哄睡就成了妈妈每天与之抗争的一大艰巨任务。一岁后,通过循循善诱,小松虽然渐渐摆脱了奶睡和抱睡的“恶习”。陪睡,却依然是妈妈不能省略的一项日常惯例。只是,睡觉难的原因变得五花八门,贪玩、起太晚、玩得太兴奋、心情不好,等等。对此,松妈只需要用耐心和一些小智慧,就完全可以搞定,所以小松还是算得上“天使宝宝”的。
小娃成长之哄睡:先连接再纠正然而,三岁以后,妈妈的耐心渐渐磨尽,处于黔驴技穷的边缘,才恍然大悟Terrible Two根本只是小菜一碟,Terrible Three才是迎来了真正的挑战。
午睡和晚睡时分,通常的陪睡情形是这样——
先是妈妈软言软语相劝:“该睡觉了!” 小家伙会说:“还不瞌睡呢!”
于是,妈妈继续唠叨:“早晨睡多了,现在睡不着了吧?妈妈都跟你说了要早睡早起@¥$&*&%^~~此处省去五十字!”
小松一副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掰持手上的小物件儿,或者,干脆躺下开始翻来覆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妈妈表面耐着性子,心里却已暗波汹涌,脑子里一分一秒数着时间,要么是急着去上班,要么是在心疼自己晚上的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特殊时光”所剩无几,然而,小家伙不明就里,继续我行我素~~
至此,妈妈只好开始使出“威逼利诱”的小伎俩去实施温柔地控制了(上方卡老鹰型特质显现),至于采取“威逼”还是“利诱”的方式,完全要看当时的心情:“小松,你乖乖睡觉吧,下午,妈妈有礼物给你带回来唷。”
心里如果焦急似火地话,台词可能就是这样:“松松,你能不能赶紧睡觉,再不睡觉,妈妈就生气了!”有那么一两次,妈妈的脑盖子濒临打开的状态下,甚至直接动手强行把小家伙摆平在枕头上,压上被子~~惹得她气恼到抹眼泪,我自己心里又开始感到愧疚。
小娃成长之哄睡:先连接再纠正自从接触了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台湾翻译为积极教养),学习了一些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知识,我才发现之前的“把戏”有多么慌不择路到“傻里傻气”。
我们自以为做了爸爸和妈妈,就拥有了为孩子安排一切的权利;未曾真正懂得孩子,就开始对Ta的生活指手画脚,有时候,既没有尊重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客观情绪,又没有能尊重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
学习了PD,第一件让我受益的事情,就是哄睡。
当我能在陪睡时,先察觉一下自己的心情,就会发现,正是我自己心急火燎的心情,影响到了她入睡的状态(上过体验课的家长,也许对镜像神经元的解释不陌生吧);也正是因为我没有关心到她入睡时的内在需要,才会对自己的疏忽置若罔闻(孩子睡前贪玩儿常常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好在,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
当我开始不由自主地采用“先连接再纠正”的方式对待她睡觉的状态时,小松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如果是因为没有玩够而不想睡觉,我会在睡前多安排两个小故事,让她意犹未尽的小胃口得到一些满足。
如果是因为我晚上忙碌,忘记了和她的“特殊时光”,我会在每天的故事会之后,给她做个“泰式按摩”,然后聊聊天,问问她玩的高兴吗?或者,针对白天的某件事了解下她心里面的想法,孩子其实是很乐于表达的,虽然诠释能力还有待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就是在聊天中慢慢培养的么)。
还有,就是真心实意地先去迎接我自己的睡眠,我早睡了,孩子自然早睡,迎接我的不仅仅是第二天的神清气爽,更是孩子一夜的踏实和安宁。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的标准是:让她感觉内心满足,并且舒服地去享受睡眠。关注孩子和自己的内心连接是PD不变的法宝。每当再遇到天入睡困难时,我会先平复好自己的状态,再去和她共情,了解孩子不睡觉背后的真正原因,然后,教会她去体验和享受每天的睡前时光。当然,好的作息习惯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娃成长之哄睡:先连接再纠正这次在青岛,小松自主的开始早六点起,中午睡二小时,晚九点睡,妈妈乐滋滋的计划着回家以后,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培养入园习惯了。然而,回来才两天,今天午睡时间,小松又开始翻来覆去各种不睡,妈妈心急火燎,情急下一不小心又使出了威逼利诱的老把戏。
我严厉道:“你再不睡觉,下午就不能看巧虎了哦!”(威逼利诱之下必有讨教还价)
小松义正严辞地开始教育我:“妈妈~~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你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你应该温柔地说!”
我忍不住笑了,小家伙越来越善表达了(你越接纳孩子的感受,她越善于表达),赶紧道歉:“哦,妈妈错了,不该威胁你,谢谢你提醒妈妈~~我只是担心你睡太晚,明天又起不来了。”
松松:“好吧,知错能改就是好妈妈!”
于是,一场血雨纷争被消灭于萌芽:)
这次是小松帮助我跳脱了原来的模式,也许,在她眼里已经习惯了和善并坚定的妈妈吧。
对孩子而言,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对家长而言,亦然!
育儿路上,我们都永远是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