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不会写游记的物理学家不是一个好作家--关于极光,你想知道的一切,

不会写游记的物理学家不是一个好作家--关于极光,你想知道的一切,

作者: 竞走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8:34 被阅读1次

无数文艺青年的梦想清单里都有一条去北欧看极光,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要有知识和财力去做支撑,知识是重要的,比如说你如果在夏天的时候去看激光,那么通常有可能会杯具。便如知乎网友‘Zhifei Shi’分享的看极光经历。

“我经过精心准备,拟定了一个3月份去阿拉斯加玩的旅游计划,结果竟然没有同学愿意一起前往。在听了我的描述之后都觉得我有病。然后大家就一窝蜂的去了纽约、加州和迈阿密。然后我去了,不光亲眼见到了超级梦幻的极光,而且也亲眼见到了很多以前在地理书上看到的那些各种地貌。总之简直爽爆了!!!回来后给同学们看了我的照片,大家都表示很后悔。于是就有土豪同学说自己也要带妹子去阿拉斯加看极光……….然后他们7月份暑假里出发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懂地理害死人有没有………”

其实,如果答者的同学们看过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写的《极光》一书,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这是一本物理学家对于极光知识进行全面讲解的科普书。

做为一本写给外行人看的入门书,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解释了极光成因,解答了人们关于极光许多疑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极光大多是绿色的,却也偶尔出现淡紫或蓝紫色的极光?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极光有时是高耸光柱,有时又是丝丝缕缕的样子?为何有时极光突然发生变色,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在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眼中,极光是太阳和地球一起进行的宏大设计,是天文学、地质学、磁力学及核物理共同造就的自然奇迹。

1

几千年来,人类对极光进行了各种富于想象力的描述。距今近一万年前,法国西南部鲁菲尼亚克的洞穴壁画中,便留存有人类欣赏极光的最早记录。洞穴顶部红色黏土上,有线条描绘了极光的幕帘形状。

我国著名古籍《山海经》中便有关于极光的记载。书中写到一位钟山之神,名字叫做烛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相貌有如一条红蛇,能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广大研究者认为,文中所说烛龙,实际上就是极光。

有人认为,极光是地球外缘燃烧的大火

有人则认为,它是夕阳西下后,天际映射出来的光芒。

还有人认为,它是冰雪在白天吸收储存阳光之后,夜晚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

爱斯基摩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

原住民则将极光看做神灵现身,坚信快速移动的极光会发出神灵在空中踏步的声音,会取走人的灵魂,留下厄运。

在芬兰西南部,人们将北极光与大的海洋生物联系起来,认为北极光是大鲸鱼在海里掀起的波影,这一景象反射到天空中后,便造成了极光现象。

在北欧的许多国家里,当地人把北极光看成活动火山爆发。这种火由上帝亲自点燃,用来照亮这个又冷又黑的地方。

在维京时代的传说中,极光是女武神瓦尔基里的盔甲,会闪耀奇特的光。直到今天,在当地还有人将北极光称做“绿女士”。

近代探险家南森在他的探险笔记中对极光有这样的描述:一只看不见的魔杖将它变作光之溪流,从深蓝色的苍穹倾泻而下,没有片刻宁静,好似人类躁动不安的灵魂。

可以说,极光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充满灵性而神秘的角色,投射了世人丰富的想象。

2

现在,物理学家们已经用科学研究解释了真正产生极光的原因。简单讲,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距离地面100-200公里处的高空)运作激发的光学现象。

百度有言,极光是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生的“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极光是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没有固定形态,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极光通常只发生在严寒的秋冬夜晚,高纬度的地区,最佳时刻则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所以在书中,作者经常要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颤抖着从单薄的帐篷中钻出来观察极光。

3

为了探寻极光背后的科学真象,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足迹所至,踏遍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几大极光观赏佳地,禀承着一种对于极光的热爱,无论是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还是火山爆发后到处飘散的火山灰带给人们的困扰。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她都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发现的脚步。

在《极光》一书中,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以女性特有的丰富细腻,用清晰迷人的笔触记叙了自己追寻极光的旅程,以及生活在极地的人们。在记录自家观光之旅之余,作者也观察到许多极光之外的东西。

比如作者所去的这些观光地大都是远离城市的荒僻之地,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更适宜观察极光,但是在环保与发展之间,如何能走出第三条路来,也是作者在游历中体现出的一个问题。

当地人不无悲观的认为,有一些改变在慢慢发生,全球变暖和气温上升意味着极光不再频繁出现。

另外,随着电视进入那些极光所在地的家庭,新一代的年轻人们被电视中展现的新式生活方式、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所吸引,不愿再学习传统的驯鹿等等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技术。

虽然如此,但在驼鹿皮船等传统技术即将失传的大前提下,当地社区已经用上了移动电话服务,许多老人也有了手机。当驼鹿皮船从山上顺流而下时,船上的长辈们会用手机摄影,用手机同社区里的朋友交流。

生活在极光之地的人们在吸收一些有用技术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持古老的思想和习惯,虽然他们所面临的这场战役可能会非常艰苦,而那些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也可能将会被人遗忘。

随着因纽特文化逐渐更新发展,他们的星相传说迅速被冲淡,甚至面临遗失的风险。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人们有了固定的住所和雪地摩托后,就不再花时间关心讲述恒星的故事了。

但是,王小波也曾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成日喂猪的王小波的心中不光只有猪和眼前的猪倌生活,他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面对群猪,心中所想的,却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英国的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无异是这句话的赞同者。这本《极光》,便是她游走世界各地,追寻极光之美的一部富于诗意的探索手记。

作者坦承,她之所以痴迷于极光,在于它能激荡起人们心底的灵性,这无关观赏者的年龄、信念、信仰以及所处时代,即使我们现在已经掌握极光的起源,它的魔力却并未因此消散,人们观赏极光的人们依然纷至沓来,这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这种难得一见又无限美好风光的向往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会写游记的物理学家不是一个好作家--关于极光,你想知道的一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i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