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系列聊斋故事:李氏聊斋(四十九)
——孤独男人版
在一个远离尘器的地方,有一片寂静的山林。据说从来都没有人踏入过这里。葱笼的树林内百鸟齐鸣,溪水潺漏。一个活生生的世外桃源。
由于人的繁殖速度几乎和耗子一样快,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整天都想着灭掉那些智商甚高的耗子。于是,人们就跟着耗子发现了这个神秘的所在。原来,这个深山的静谧处,有一个似乎不与外界往来的小小木屋。小木屋内住着一个看透世事的男人。他每天都是在阳光初起的时候,从小木屋里走出来,在小树林中游来荡去。跑躇的目光下,似乎看透了世间的一切。有的只是跟松鼠玩耍,与鸟儿同唱。
而到了月兔东升的时候,他就回到小木屋。开始吃着那些产自野地里的自然食物。然后,就在柔和的月光伴随下,轻轻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又开始重复同样的内容。在他的恬淡的内心中,或许忘却了外边的世界。
有一天,人们在追耗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住着一个十分恬淡的看上去非常孤独的男人!人们发现他目光中总是充满着无欲无求。但是,有一个智者发现:这个男人目光中隐藏着的忧伤与无奈。有一个社会学家试图接近这个男人,但几次都被拒绝了。倒是有一个来自太平洋岛国的游僧敲开了这个孤独男人的心灵之门:于是,他就把自己隐居的细节一一道来:
原来,这个世界是个浮躁的世界,到处是滚滚红尘。人们在获取巨大财富的同时,也被财富的棺材束缚了自己原本软弱的身躯。而人们为了获取财富,整天陷在尔虞我诈之中,刀光剑影时时紫怀在每个人的脑际。而那些拥有财富的人们,也十分不情愿地失去了自由。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休憩场所?
这就是这个男人要寻找的乐园。
答案有了,这个游僧在他的《禅》杂志上刊载了这个故事。
于是,便有诸多的好事之徒慕名而来。
宁静被打破了,这个男人暂时空灵的心又开始了红尘一样的烦躁。但终归是凡心未了,他倒觉得应该好好利用一下这些俗人的贪欲而满足一下自己的生存愿望。他把自己原来的小木屋改造成了一个寺庙,以满足每天来此进香的俗客。
于是,那些对金钱麻木的人,那些厌倦了生活的人们,还有那些犯有原罪的人,不问原由地把那些只代表一种符号的财富洒向这里,以期寻找心灵的安宁。
如此,这个原本厌倦了生活的家伙倒是找到了一个美妙的生活方式。
据说,这个家伙除了满足了大量的金钱之外,还有一些女香客由于自己的男人整天在外边追逐金钱而忽视了她们性的存在而来这里与这个山外高人私自约会,以满足一夜之情。
故事就是这样,后边可能还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但是没有人做进一步的考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未完待续)
备注:本故事收录在《现在乌托邦》一书中,2007年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