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儿子卓卓放学时,刚好碰到他的一个朋友,朋友对卓卓说:“今天我过生日,你来我家吃蛋糕吧。”
6点多钟卓卓准备了给朋友的生日礼物—他收集的一些宝石和小瓶子,他装在盒子里,很开心,然后出发了。
过了十来分钟后,卓卓打电话告诉我说朋友家关门了,他们不在家,他把礼物放门口就下去广场玩了,他又有点担心礼物会被弄丢。我能感受到卓卓情绪的低落,但忍不住说他:“说了早点让你过去,你在家看书磨蹭,结果他们都走了……”没等我说完卓卓就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反思自己,孩子本来满怀期待,想去给朋友送礼物,给他庆助生日,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但是走到朋友家却发现他不在家,关门了,他内心一定很失落。
如果换成我遇到这种情境,我可能不仅仅是失落,甚至是生气,不想再去朋友家了。而卓卓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他内心失落,但是他不知道怎样表达。我是他最信任的人,打电话给我,想要获得情感支持。而我不但没有给予安慰,还指责他,让他内心更加难过。我并没有同理共情他,挂断电话也是必然的。
晚上等卓卓回家时我和他说:“你去给朋友送礼物,并且想为他庆祝生日,吃蛋糕,但是他不在家,你很失落,对吗?”卓卓很肯定的说:“那当然”,他的表情有点委屈,同时也带着一点被理解的欣慰。我对他说如果想吃蛋糕,那我们明天就去买一个小蛋糕。
今天下午放学接了卓卓后,立刻带他去面包店,但是他没有选蛋糕,而是选了甜甜圈和蛋挞。看着他吃甜甜圈和蛋挞,那快乐满足的表情,我的内心也感觉到幸福。
我想在过往一定有很多次,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在说一些事情时,我并没有站在他的角度,真正去理解他。在他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我没有及时恰当地给予。
理大师彼得•德克鲁说过一句话:“最重要的是能够倾听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东西。不是说出来的是什么,而是没有被说出来的东西更为重要,在孩子和我们冲突的背后,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在以后与卓卓相处的过程中,我一定会认真倾听,了解他的真正需求,给予他理解和支持,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