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皇帝嘉奖马全节保全金州之功,召他进宫。刘延朗索求贿赂,马全节没有钱;刘延朗想要任命马全节为绛州刺史,群议沸腾。皇帝听闻,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马全节为横海留后。
胡三省注:
李从珂既然知道了,却不治罪刘延朗,善善恶恶,正是郭国灭亡的原因。
华杉曰:
这里要做一个关于注解的注解,就是胡三省所说的“善善恶恶”,这是一个典故,出自东汉桓谭的《新论》,叫做“善善恶恶而亡”:
齐桓公外出,看见一个废墟,就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回答说:“这是郭氏的废墟啊!”又问:“郭氏怎会成为废墟呢?”回答:“善善恶恶罢了。"齐桓公说:“喜爱好人,憎恶坏人,是立身的原则,为什么反而灭亡了呢?”回答:“喜爱好人却不能任用,憎恶坏人却不能铲除。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能任用,就会怨恨他;恶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态度不友好,就会仇视他。与好人结怨,与恶人结仇,能不灭亡吗?”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是一种软弱,也是一种懒惰,皇帝也会为避免口舌冲突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而像刘延朗这样的“高管”呢,就利用老板的迁就,以“工作意见不同”为名,行自己私欲。这种现象在企业里也很常见,老板迁就高管,“看破不说破”,高管呢,你不说破,我就装不知道,理直气壮。
胡三省说李从珂善善恶恶而亡,李嗣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善善恶恶而亡了,都是依违迁就。
35、
十二月,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韩昭胤同平章事,充护国节度使。
36、
十二月二十四日,任命前匡国节度使、同平章事冯道为司空。当时已经很久没有正式拜为三公的人,朝议对三公的具体岗位职责都不太清楚;卢文纪想要让司空掌管祭祀扫除,冯道听闻,说:“司空扫除,正是职责所在嘛,我怕什么呢!”既而卢文纪自己知道不合适,不再提及。
华杉曰:
三公参议国家大事,在祭祀的时候,太尉亚献,司徒捧着祭肉,司空扫除。卢文纪不认真考察,就把掌管祭祀扫除当司空主要职责了。唐朝长期不正式任命三公,而是以其他职务兼领,同样也不正式任命宰相,而是以“同平章事”的名义,以较低级别的正式官职兼领宰相职责。总之是名不正,言不顺,方便皇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37、
闽主王继鹏赐洞真先生陈守元号天师,信任器重他,以至于更易将相、刑罚、选举,都和他商议。陈守元收受贿赂,受人请托办事,但是王继鹏对他言无不从,他家门庭如市。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
后晋纪一
公元936年
共1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
1、
春,正月,南吴徐知诰开始建大元帅府,以幕府的官职分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及盐铁。
2、
正月十七日,唐主立儿子李重美为雍王。(进入石敬瑭的后晋,资治通鉴不再称李从珂为皇帝,而是“唐主”了,正统转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