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同桌的你》有感

《同桌的你》有感

作者: Jcomey | 来源:发表于2014-06-21 08:37 被阅读149次

凌晨一点举着爪机在迅雷上找了一部《同桌的你》来看,不由对自己的学生时代进行遐想。
故事有点太故事化了,没有生活感。
有些事情还是触碰到一些什么,譬如高中生谈恋爱,意外怀孕。其实最后作者还是希望跟初恋结婚的。
那一幕抢婚虽然是有点可笑和无稽之谈。还是导演和作者心里真实的写照。
剧中值得科普的是:小世界效应(六度分隔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科普传送门

维基百科中也有这种理论的应用;不过还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论题;
如今社交网络如此的兴风作浪;人们其实是对陌生的兴趣和未知的好奇。

150法则(Rule Of 150)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从自古至今的军队建制等管理中也时常出现150 数字的影子,dunbar认为这和人脑的进化程度有关。而Dunbar 提出的一个模型方程中,考虑了动物本身的大脑新皮质相对脑的比率,可以得到某种动物所拥有的活动群体的最大值。如果输入智人(现代人,Homo Sapiens)的比率,这个数值为147.8,大约为150。Malcom Glaweld在The Tipping Point中把150法则形象定义为:在一次不期而遇的聚会上,你不会感到尴尬的人数最大值。如果你用MSN你一定知道它能允许添加的最多的好友数就是150了。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回到正题:同桌的你,上过学的朋友。这个同桌的“你”,你到底是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主角。这也就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日久生情.别想邪恶了,你们。其实想想自己的现在,在听听同桌的你。感觉自己那时候好单纯好天真,总以为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好男人。

周冬雨的戏路有些窄,除了演初中生就是演高中生,除了演高中生就是演大学生。总之怎么看怎么像学生。
每天一部剧,今天到这里。

相关文章

  • 《同桌的你》有感

    凌晨一点举着爪机在迅雷上找了一部《同桌的你》来看,不由对自己的学生时代进行遐想。故事有点太故事化了,没有生活感。有...

  • 观《同桌的你》有感

    2018年6月18日 天气 小雨 《同桌的你》是高晓松编剧制作的一部电影。前天在高铁上...

  • 观《同桌的你》有感

    说实话我已经好久没有写日志了,但是前来两天我的朋友董昊明问:“你看《同桌的你》了吗?”我说:“没有啊。”然后他说:...

  • 观《同桌的你》有感

    2014年5月5号宿舍四个又一次在杨凌相聚~超哥带着他女朋友,倩倩和璐洁也陪同一起,兄弟姐妹谈笑风生,情深依旧。 ...

  • 日记星球之旅之(十九)写给同桌

    自离开校园,多久没有感受到有同桌的滋味啦! 一说起同桌,我们脑海里飞速运转的就是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亲切又温暖...

  • 初恋——观《同桌的你》有感

    在周小栀的婚宴上,马上就要成为别人新娘的周小栀对自己曾经的同桌林一说的两句话:“我们最后还是输给了现实。所以,...

  • 同桌的你

    今天突然听同桌的你很有感触,可能临近毕业什么景都能伤情吧,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同桌们,不是女的就是不喜欢我的,也有冬天...

  • 定格

    把时间定格在高二 那时候我们初次见面 你对我没有感觉 可我喜欢你 把时间定格在高三 我们第一次坐了同桌 你没有感觉...

  • “同桌的你” “同桌的她”

    我和她是高中同学,高一时很幸运的分在了一个班,高二时又都选择了文科,还是在一个班。 “同桌的你”是高一坐同桌时叫出...

  • 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离幸福最近的人「记我的同桌洪钱蓉」

    钱蓉是我的第11位同桌,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其中一位同桌,真的非常幸运我和她成为同桌。 她是一位特别有感恩心的人,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桌的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l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