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44695/60230d8755250f4e.jpg)
李娟的妈妈是个很有主意的女人,她并不甘于维持现状。
为了生计,也为了多挣点钱养老,她似乎总在带着一家人四处迁徙。
这一次,李娟一家又来到深山草场的森林旁支起帐篷开了野店。
虽然同样是方便了牧人,困住了自己,但此行的目的很明确:
打听到深山森林里有野生木耳,李娟的妈妈想一边做小卖部生意,一边进山采摘拿到县上卖。
采摘野生木耳的难度百转千回,但极有本事的妈妈还是辗转成功了。
第一年,晒干的6公斤木耳拿到县里全部卖空,80元一斤。
城里的人逐渐知道了这种好东西,开始纷纷求购。
野生木耳的价格从80跳到100,再跳到150,200,300,400,到最后一票难求。
李娟一家属于采摘木耳的先头部队,自然尝到了甜头。
正当生活看似在恒久的平静后终于要扬帆起航,浩劫却在临近。
越来越多来山里讨生活的人看中木耳的商机进山采摘,当副业,甚至当主业。
尽管木耳的价格水涨船高到300-400一斤,因为竞争商家众多,李娟家的收成反而下降了,第二年收入大打折扣。
不愿服输的妈妈再一次剑走偏锋。她趁冬天人迹罕至时进山采摘,打一打时间差。
零下40度的天气,进山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满脸冻疮,手上脸上都是渗血又凝固的口子。
但即便这样,木耳的产量终究还是极其有限的。
更不幸的是,人类过度涉足原始森林,导致第三年爆发了一种新型瘟疫,所有的牛羊牲畜被宰杀,森林也因为争夺利益打架滋事的事件日益增多,而被管制起来。
到了第六年。木耳彻底消失了。
木耳生意的兴盛和戛然而止,像一出荒诞剧,李娟一家见证了全程。
这看似突然的变革,其实早在暗中埋下了伏笔。
正如李娟写到:伴随着木耳到来的事物,在你终于感觉到它的到来时,它已经很强大了,已经不可回避了。
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对生活在山里的人来说,与世间万物唇齿相依,是究极的生存之道。
在木耳消失后,李娟一家稍作整理,又轻飘飘的挪到了山上,过回原来的生活。
对她们来说,生活就是在得势时努力抓取,失势时轻轻放过。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过就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