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是邀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制定一份我们班的共同约定。原先我给他起名叫“我们的教室,我们做主”。当这一想法提出来后,立刻得到孩子们的积极回应。丁丁反应最快,将它名字改为“我的地盘 我做主。”非常漂亮,颇有主人翁的架势。(自主意识的表现)
互动开始了,我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向孩子们提出问题,然后记录下他们的回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班的孩子一点都不陌生。我问:
为了能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上课前可以做什么?
上课前需要做什么?
课堂里不能做什么?
课堂里想讲话的时候,可以怎么做?
……
孩子们给我的回答是:
上课说话时要举手。
上课时不能乱跑。
上课时不能吃东西。
上课时不能一边玩一边上课。
上课前喝水、结伴、吃饭。
上课前解便,上课不解便。
上课前要做好准备。
孩子每说一条他们的想法,我都仔细记录下来。当轩轩说出了跟果果相类似的想法时,我正犹豫,没有写下来,就听到轩轩说,我说的还没有写下来呢。他很严肃的告诉我,要记录下来。
是的,我应该记录下来。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的发言是否被记录下来。果果发言很积极,提了好几条。丁丁只有一条,但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就那一条想法保住了他的归属感和存在感。轩轩提出了两条。马语诺没有发言。
第二节课,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在“我的地盘我做主”海报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同意大家提出来的约定,共同遵守约定,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当邀请马语诺在海报是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她很沮丧,她不想签。她难过的告诉我,那个约定上没有写她说的。是的,上一节课,她在约定时没有发言。于是,我鼓励她说出了一条她的想法,尽管跟其他小伙伴说的雷同。但当我写上她说的话后,她立马就开心了,愿意签自己的名字。(其实,每个孩子都还不会写字,他们很认真的在海报上画着,画完后,很满意的指着,念出自己的名字。非常有趣。)
在海报上写上每个孩子的每一句话,不管合不合理,都表示我们对她/他的认可和关注。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做约定呢,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规定呢?
我们时常会看到传统的教室里墙上贴着“***规则”,这样的规则和我们今天做的约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不同的教育意义呢?
第一,孩子们可能会感觉他们被强加于这些规则,即便这些规则有意义,它们也只是要孩子们遵守,而不是合作。主动的合作会在孩子们身上产生更加积极的效应。
第二,孩子们已经听到无数次规则里的词,他们大体上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通常没有把这些规则和自己的行动关联起来,也和个人责任脱节。这是我们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没有规则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意识。
第三,规则会变成了背景噪音,而不是一份能够教授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有所感知的,活生生的商定的文件。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改变。
为了能让孩子们学会约定行为,并一直坚持做好约定行为。我们在课堂里,定期做自我评估。
比如课程中途和结束时,我们让孩子们通过拇指手势检查一下自己对班级约定的执行情况。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好的。对此,我会特地提出来他们具体哪些行为做得好。以此让他们学习自我评价的具体表述,同时让他们得到鼓励,继续保持好的行为,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课堂里的自我评估能帮助孩子们根据约定调整他们的行为;同时也会帮助孩子们学习观察外部环境,以及他们自身,从而开始(通过实践)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带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