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针灸“补泻”的思考

对针灸“补泻”的思考

作者: 杨墩敏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22:23 被阅读0次
对针灸“补泻”的思考

善针者,善导引也。《黄帝内经》说针灸为导引之术,若将人体血气喻为水,经脉为河,导引就是调度水的平衡,风调雨顺,则灾害不起。

“补”——是将身体他处的经气汇聚于该处。

“泻”——是将该处的血气导到他处。

针灸的补泻其实就是改变血气流动的方向和分布,并无实实在在的补,而且以泻为多,归根到底皆一气周流,升降出入而已,以通为补,以通为泻。

调度经气的输布需要通过刺激穴位,信号传递给大脑,再有大脑做出决策,使具体的脏腑器官做出相应的应答,而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也是《内径•灵枢》说“小弱者,不施以针,而以甘药调之”之意。

《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虚,筋骨不足……”。

《针灸大成》“疟疾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那么可以这样认为,针灸都是“泻法”。

总结补泻手法有五:迎随、提插、捻转、穴性、豆许

1、迎经泻,随经补

2、重插轻提补,重提轻插泻

3、拇指向前补,向后泻

4、针到穴位后提豆许为补,插都许为泻

5、穴性补泻无所谓手法,针到便有补泻

粗守形,上守神,以上皆有形之法,当闲熟于心,即可随心所欲,补泻治法尽在指间。

相关文章

  • 对针灸“补泻”的思考

    善针者,善导引也。《黄帝内经》说针灸为导引之术,若将人体血气喻为水,经脉为河,导引就是调度水的平衡,风调雨顺,则灾...

  • 灸法补泻

    灸法之补泻,始载于《内经》,后见于《针灸大成》,本篇仅叙述关于艾灸之补泻,以供参考。 《灵枢.背腧篇》:“以火补者...

  • 痧道之行砭法八大论之七

    李氏砭法 虎符铜砭 7、徐而和论 自古以来所有的针灸典籍里面始终围绕补、泻、平补、平泻的手法各抒己见。...

  • 中医笔记4 针灸处方的组成

    针灸处方的组成 处方的组成就是选穴,配穴,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的结合。 一 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一)穴有主次 术有...

  • 说说针灸里的补泻手法

    今天应读者要求说下补泻手法,合谷穴下篇明天再写了。 针灸治病最讲究补泻,是针术里极为重要的环节。 有人说:“扎针不...

  • 徐而和

    12月6日学习内容: 非常关键: 徐而和论 自古以来所有的针灸典籍里面始终围绕补、泻、平补、平泻的手法各抒己见。这...

  • 泰宁养生│针灸的泻与补

    泻或补,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泻或补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 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

  • 【大连学习小儿推拿】为啥推拿方向不一样,作用就不一样

    【大连学习小儿推拿】补虚泻实是传统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推拿补泻更多的是对操作术式的某种规定,其补泻对象则是针对人体...

  • 医学启源 用药备旨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热补,寒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针灸“补泻”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p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