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91925/86cb68c86627dbb2.png)
善针者,善导引也。《黄帝内经》说针灸为导引之术,若将人体血气喻为水,经脉为河,导引就是调度水的平衡,风调雨顺,则灾害不起。
“补”——是将身体他处的经气汇聚于该处。
“泻”——是将该处的血气导到他处。
针灸的补泻其实就是改变血气流动的方向和分布,并无实实在在的补,而且以泻为多,归根到底皆一气周流,升降出入而已,以通为补,以通为泻。
调度经气的输布需要通过刺激穴位,信号传递给大脑,再有大脑做出决策,使具体的脏腑器官做出相应的应答,而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也是《内径•灵枢》说“小弱者,不施以针,而以甘药调之”之意。
《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虚,筋骨不足……”。
《针灸大成》“疟疾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那么可以这样认为,针灸都是“泻法”。
总结补泻手法有五:迎随、提插、捻转、穴性、豆许
1、迎经泻,随经补
2、重插轻提补,重提轻插泻
3、拇指向前补,向后泻
4、针到穴位后提豆许为补,插都许为泻
5、穴性补泻无所谓手法,针到便有补泻
粗守形,上守神,以上皆有形之法,当闲熟于心,即可随心所欲,补泻治法尽在指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