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兵科给事中
又到一年转业离队时,战友们在收拾行礼时,都会收到一张军需部门下发的“转业干部被装交旧表”。手拿此表心中却是感慨万千,看着交旧的标准以及罚款的金额,千万句国骂实在是忍不住。
转业交旧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收旧的标准就让人忍无可忍了。而在每年被装发放时,很多战友都有一些问号在心头萦绕。比如,刚刚下发的17新式长袖体能训练服、编织内腰带和布鞋等多个被装新品种,该交“旧”吗?噢,或许,还有某些单位按照土政策,转业的人员直接没发?
下面,就给大家细数一下这些年我在部队看到的被装发放的奇葩事。
一、被装发放有定时却无准时。
根据总部的规定,被装的发放通常按季节进行,五月份为夏装发放期,十月份为冬装发放期。虽然规定,但一加通常就有可操作性了。笔者刚到部队时,服装的发放还是比较符合规定的,但到了后期,越来越晚。经常是已经开始换夏装了,军需仓库还没有准备发放服装的意思。
一问,说是上级仓库没通知,本级仓库的库存又不够足额发放,只好等上级通知了去领取补足之后,再进行发放。至于上级仓库什么时候发,那就要看上上级仓库什么时候对他们进行补充了。有几年,冬季服装的发放甚至放在老兵退伍之后。
问题是,所需服装的数量是在老兵退伍前上报的。现在人走了,服装算发了还是没发?算发了,那谁领的?算没发,那领回来怎么办?具体怎么回事,笔者就不敢妄加猜测了。
服装都是有使用年限的,为了就是保证军装的使用效果。但对上级规定的每件被装的具体使用年限和发放标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说不清楚的。
就拿笔者来说,曾经在基层当过两年司务长,对87式军服的使用年限和发放标准了解很详细,但到了07式军服的发放时,就有点乱了。再加上中间有过几次被装品种和发放标准的改变,对07式被装的使用年限基本就是一本糊涂账。
而上级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够,对新服装的发放的宣传,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不胜枚举,但对新服装的使用年限和发放品种的宣传,却是语焉不详。很多官兵在退出现役时,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靠!这表上要交的东西怎么感觉不太对头!”
别的不说,军官07式冬季作训服在换发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只有一套,却在交旧时非说发了两套,理由是“怎么可能只发一套,就一套怎么换?”关键是,我们当时真的没有的换,军官一套冬季作训服穿一整个冬天不是什么稀奇事。
二、被装型号年年统计却年年不准。
被装发放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适体率,是指被装发放与使用者的需要在号型上的一致性。保证每名官兵服装适体是军需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标准。
但现实呢?是每年单位都会统计一次官兵的被装型号,却在每次发放被装时总还是有不合适的。
以前是司务长手工造表,有失误可以理解,但现在早就已经实现被装发放计算机化,为什么就是不能保证适体率呢?是军需部门的计算机有问题,还是每年的被装统计就是走形式。打开基层官兵的携行包,谁没有几套不合适又换不到只好拿来放在战备包里应付检查的被装?
07式军服的一大优点就是最大程度的考虑到官兵的不同体型差异,说实话,当初看到各官媒铺天盖地的报道时,还真的以为我们马上就和美军一样,可以实现量体裁衣,心中那个激动啊。结果呢?发现还是按型号发放,只是形体衡量标准做了种改变。
想想也是,我军人数众多,人人按照自身需要量体裁衣,工作量得多大啊,是有点不现实。
image.gif三、被装品种虽科学但发放标准不科学。
说实话,07式被装的品种比起87式来科学了很多,尤其是一些实际需要的,例如军袜、内裤、背心、秋衣秋裤以及棉衣棉裤,不但实用而且穿着舒适度上明显不同。军龄长一点的对老式的绿色军袜和八一大裤衩应该记忆深刻,不但穿着不舒服,而且还不透气,那股汗臭味到了夏天简直没法闻。07式的明显好多了。
但问题来了,军官在有些品种上是不发放的,例如内裤、毛巾、凉席、军被还有军用脸盆,不知道当初在制定时是怎么考虑的。军官不发放,但在基层又需要统一内务?
两条选择,要么就是一直使用在军校时发的,我的第一条军被就用了足足12年,一直到2012年左右,基层分队军官也开始发军被为止。那条军被在交旧换新时,不但被套一拉就破,里面的棉花也滚成一团一团的。要么就是自己花钱去买一条,价格也不贵,120元一床,后来棉胎换成丝绵材质后,降到了85元一床。至于脸盆、毛巾这些,只有自己去买了。单价虽然都不高,但加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让人心里总有点小不爽。
对于发放的品种,官兵也不是太满意。基层部队每天都穿作训服,常服基本不穿,那几年也不知道上级机关的老爷们是怎么定标准的。常服一律3年一换,作训服也是3年一换,关键是我们在基层哪有时间穿常服?
结果就是,到发被装时,官兵的常服都是以新换新,而人人都盼望的作训服则是破衣烂衫。07式军袜这样的消耗品也是,战士是夏、冬各3双,军官是夏、冬各2双。看似够用了,实则一点换穿的余地都没有。基层训练重,每天都需要换袜子,两三双根本就不够换,遇上雨天都不敢洗袜子,怕洗了没干没得换。而且训练强度一大,袜子破损就难免,两双袜子一个月都撑不到。笔者在基层时,就经常看到战士在某宝上自费购买军袜,一买就是一包。
四、被装折旧收旧标准随心所欲。
被装收旧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军装的严肃性,也是为了防止军装的外流。但这样一个行为,却在实施过程中让官兵诟病不已。
首先说,折旧款为什么按照新品的价格来收取?
军装的使用是一个消耗的过程,但为什么在收旧时却是按照新品的价格进行收取?这还是折旧吗?干脆叫卖新就是了。
其次,收旧的价格为什么还要翻几番?
对于军衔、领花、军龄资历章这些物件,为什么都是至少番5倍的价格收取,这种做法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做法实在是让人不可理解。难道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堵住军种符号的外流了嘛?对于那些实在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丢失的官兵,只好去外边的商店购买来源渠道不明的军种符号来交旧,这样做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地下非法产业链的存在?
再次,在基层,官兵丢失被装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丢了就需要补充。问题又来了,军需部门对这些物资在价拨时是按照什么价格来拨付的?根据价拨被装物资的规定,被装物资都会确定一个价拨价,由使用者进行自费购买。但价拨价到底是多少,估计没几个人能正确说出来。笔者在发放被装时曾经看到过一份仓库的价拨清单,发现里面所列的价格和平时官兵购买的价格相差较大。以07式作训大衣为例,价拨价好像是230元左右,但官兵自行购买基本都是350元到380元之间,价拨价无从谈起,徒有虚名。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笔者就不敢妄加猜测了。
最后,不管是转业交旧还是自行购买,好像从来没看到军需部门收钱之后出具正规的收款凭证,常常是交完钱就完事了。现在社会上就是罚你一毛钱也会开个收条给你,证明自己收钱的合法性,而部队军需部门在收取这些被装费用时却是不明不白,对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我只能呵呵了。
被装发放体现的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广大基层官兵的关心和爱护,是关系到每名官兵切身利益的大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的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这些事,说大不大,毕竟就是几件衣服而已。但说小也不小,折射的是各级部门有没有将官兵的具体需求和上级关怀落到实处。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能将官兵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让每名官兵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不是在材料上,在报道上,在教育大会上进行口头落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