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之一):准军官

作者: 寻梦追梦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22:24 被阅读25次

    题记:

    从军龄上看,自己八年零八个月;

    从与部队发生关联算,自己要再加上三年的国防生生涯。

    转眼间脱下军装离开已近一年。纵然自己走得决绝,纵然自己有千万条理由指责部队,这些年,攒下的烙印却也抹不掉。

    其实,除了自己离开时某些小人的丑恶鬼脸,除了在单位没有发展空间的无奈,于军营,我是有感情的。

    想来,还是值得好好的怀念一下这段不长不短的岁月。

    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二年;

    这是充满困惑、充满迷茫、充满憧憬、充满现实的十二年;

    这是人最傻、最纯、最真、最有干劲、最有创造力、最具激情的十二年。

    有苦,有乐,有感慨,有收获。。。

    而随着军队取消国防生招生,我们也就成了没有下文的“实验品”。曾经被用来证明领导哪些英明的失败的“实验品”。(橘生淮南则为枳,当高材生孙立人可以成长为一代名将时,不是人错了,是制度错了)

    2004年,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稀里糊涂的考到了江南一所名校,懵懵懂懂的开始了大学。

    (一)在校选拔,成了国防生


    其实,我也一直说不清为啥想当国防生。

    有家庭的原因,那段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虽还轮不到自己担忧,倒也背负着太多的心理压力,时常不敢花钱,谨慎地生活着;也有家庭本身对于军人的期许——父亲因为家庭的原因,当年与军人失之交臂,对自己的选择倒也是支持。

    有现实的考虑,那时候参加过学院几个学生组织的面试,总是以失败告终,对自己打击很大,觉得一无是处,毫无优长,臆想着军人该是简单的,社会该是复杂的,想去一个单纯的环境。(这也许就是家庭不同所带来的视野不同吧,格局太低。到了如今阶层固化的时代,寒门所缺少的更多)

    有梦想的追求,那一身橄榄绿总是那么吸引人。那时候,我所在的高校,号称是全军第一家为国防生配发常服的单位,看着那一身戎装走过校园,还是很渴望的。(有时候想,是否是太单纯了,细想起来,小时候对穿衣服从来不讲究,也许喜欢的仅仅是那身略显正式的衣服吧)

    其实,关于当初为什么选择穿上军装,我们这些所谓有的Loser聊起来都是颇多感慨。正如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如果关于孩子的高考志愿,是否报军校或者国防生时,戏称,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比如,如果是亲生的,那就不要报了。相互之间的聊天,会谈到,如果能在生活中有一个在部队工作的人,有一个了解部队工作的人,我们的选择就不会那么盲目,不会那么理想化,至少走起来就不会这么坎坷——因为那个时代,正正好好是不正常的时期(随着房的落马,那个时间的军队最高层,已经可以在秦城开军委会议了),所谓奋斗、所谓拼搏,可能真得是那么廉价。同时,扯回来,穷人家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格局吧,如果正好遇到家庭不好,那更是血下加霜,那种生活中的谨小慎微,于职业,绝对是致命的。而这点,我只有在2010年开始读研的时候才意识到,而到现在还难以挣脱。

    (二)当兵锻炼,军旅初体验


    由于大二时才转成了国防生,在正式开始军旅生涯之前,是三年。在这三年中,除了国防生自己的一些管理、日常事务之类的工作,和军队的接触有三次半:

    第一次是大二时的一次拉练:从学校途步行军至驻杭某英雄连队并参观。

    那一次,年轻的我们,打着背包、穿着迷彩服、抗着红牌,雄纠纠、气昂昂地走过杭州的大街,虽然稚嫩,却被过往地小朋友喊着叔叔,胸中涌出地是自豪和激情,是年轻人对梦想的渴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的我们,胸中都有着一个将军梦。

    最后的五公里,虽然脚上是血泡,走起路来都疼,但我们是奔袭而行。在人群中,累得不行。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肯定会停下来歇一歇。但夹杂在人群之中,咬着牙跑着。 我想,这就是所谓军人的行事风格。不管是三八线旁、还是九江前线,不管是作战还是支边,不是因为军人的体力有多壮、勇气有多强、胆子有多大,生活中也许是一下书生,一个胆小鬼,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但在任务面前,在使命面前,永远在滚滚人群中向前。

    那一晚,到了军营,天已经黑了,鞋子湿了。匆匆之中,观摩了军营的班务会;第二天又参观了连史馆,感受一下那种硬骨头的豪情。

    这一刻,我们是充满激情的。

    第二次是大二暑假的当兵锻炼:仍然是在杭州。

    这一次的任务,和军训相关不多。每天就是队列和体能训练,也许,因为我们是地方大学生,少了军校学生那种复杂的沾染,过得不累:单纯身体上的累,在没有生活压力、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真得不算是什么。贫困家庭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单位里那种投机钻营的氛围,那才是最累人的。

    这一次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记得带我们的一个连长,现在想来是一个愤青,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代表。他讲了一通中国装备落后的例子,颇有点儿努期不争的感觉。当时,只是觉得这人很有想法嘛。现在想,如果让现在的自己和他去聊,肯定能得到对于部队管理、教育、训练诸多的不满。这样的例子,也许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典型吧。

    第三次是大三暑假的当兵锻炼:浙江舟山。

    这次印象还挺深的:

    土豪的单位:由于是地方部队,人员少,又正好在英模单位,所有人是单人床;连队自己菜地多,养得猪除了自己吃之外,还会卖到外面去。晚上,海风吹来,吹走夏日的酷暑,清凉相伴。所以,那一年的八一,是过得最爽的,也是唯一一次过得像节日的八一(后来的所谓军人自己的节日,除了单位可以收到慰问品、慰问金之外,到了基层,好像就没正儿八经发过什么了,甚至于是一年不如一年)。凉爽的海风,满桌的海鲜,成桶的扎啤,年轻的汉子,火热的青春。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严禁,还没有这么多不准,看似不太正规,却才像印象中的军队。

    危险的单位:由于地处沿海,看似和平时期,敌情少不了。在我们当兵锻炼那段时间,还抓了一个给台湾人当间谍的人。果然矫情无处不在。但那时,抓了也就抓了,并没有无限上纲上线。而到了我入伍当军官的时候,如果发生类似的事;不,哪怕是听说兄弟单位发生类似的事,那所有手头的工作都得停下来,开始那老掉牙的防间保密教育——万能的教育。

    不过,这样的单位待着舒服,装备却不咋滴。所以,那时的我还看不上眼——后来,成了老油条,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弱智与无力。那时,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装备先进的单位去,就是这样想的。

    (三)毕业分配,选了最基层


    其实,我只是想当一名带兵打仗的将军。那时的我,觉得只有带兵打仗的人,才算是军人(其实,哪怕被现实一再吊打,哪怕我看不上四肢发达的带兵人,我还是觉得,真正的军人,只有带兵打仗的军人才算)。所以,有人劝说,可以去搞科研,我说,如果搞科研,我干嘛来部队呢?

    不同于军校分配时的各种不可描述,至少我们学校的分配是简单的。(有些人家庭是有背景的,选择了想去的地方,但这样的只是个例,是人之常情,至少没有让潜规则成为明规则。这一点儿,我还是很佩服我们办公室的干事们的。当时,也是他们,让我们这些单纯地想法保留到了部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傻子”——这是后话了。不过,我庆幸我没有变成我最讨厌的那类人)

    分配的时候,干事们征求过我的意见,甚至于暗示了我一个挺好的去处:上海的某个研究所搞科研。现在想起来,这是真正的关心啊。可惜,那地儿那顾得了这些,也没想这么多。固执得很,在我心中,所谓的“天下第一军”的吸引力远远高于一切,我也认为,这才是开启将军梦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选择,在我们那代人看来,实属平常,倒也没有多少崇高、多少宣传中那些献身国防、献身军营的想法。因为,对多数人来讲,军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这是我们对军人最朴素、最纯真的认识。只是现实打碎了这些珍贵的情感,伤了我们不少人。但初衷不改,心意不变。

    我也相信,唯有在最基层的人最吃香的时候才是军队最有希望的时候。

    毕业了,傻傻地没有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在7.1当天一早,踏上了湖州,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这是平生后悔的一件事: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人生珍贵的时刻。也许,期待太深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军旅岁月(之一):准军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nj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