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大”的东西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金拱门“那么大”的系列商品
受到了追捧!
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问候:
最近在做什么“大项目”呀?
城市发展中
旧区改造也是无一例外被“大拆大建”
城市不断发展
迫使公共空间进行更新
“拆哪儿?”
其实,不用事事那么伤筋动骨
微更新也能有奇效!!!
公共微更新理念继承了有机更新理论,即在整体保护老城城市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自下而上的动员和居民参与,尊重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把握地区各系统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对局部小地块进行更新以形成老城自主更新的连锁效应,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
概念有点难懂
说个例子吧
△布莱恩公园俯瞰图
现在舒适的布莱恩公园
1988年之前充斥着毒品与犯罪
然后很多观点就是重新设计一个公园
或者是装多个摄像头
然而都没有效果
直到这时候……
社会学家威廉·瓦特提出
添加免费的WIFI和移动的椅子
并且将树木砍掉改善视觉可达性
听起来觉得怎么这么简单?
不可能吧
不是说一定要拆!拆!拆!
大干一场吗?
没过多久公园就发生了改变
吸毒犯消失了
出现更多享受公园的市民
场地的价值和活力被激活了
△每天到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美国纽约布莱恩公园的更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共空间的微更新不应该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日常生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建成环境的改善来满足空间的需求,鼓励人们日常使用,以进一步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和潜能。
说来就简单
那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微更新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但是需要做到花心思
就是“把人家放在心上~”
回归人的尺度
关注人的日常生活
1)弹性设置激发空间潜能 通过时间、设施的灵活设置,不同的时间段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复合的空间功能将吸引更多的人群。
何志森工作室的一个项目中
他们在街头灰色空间堆放牛奶箱
本来无人使用的空间
变得有生机了
街头艺人利用牛奶箱
将其变成他们表演的道具
中午时分
附近的员工聚集就餐
2)微增设计满足空间需要 原来的空间设计上考虑不够完善,就需要增加某种设施或空间要素来进行满足需求。
雨儿胡同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东侧
现场停车秩序混乱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部分停车占据消防通道
△改造前的胡同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交通改善规划》课题组
在胡同内设置通行带
同时要求机动车仅能在通行带内通行
改造后的胡同空间
变得井然有序了
△改造后的胡同
只需要改变一点点
就有了大不同
3)低技更新提升空间品质 只改变空间要素的材质或色彩,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
印度街头
废弃的雨水管道随处可见
Urfun Lab的设计师
给雨水管道增设了彩色的玻璃纸
空间的色彩就因此产生了变化
△阳光通过彩色玻璃纸,变成不同的颜色
色彩的介入
冰冷冷的雨水管开始变得更缤纷
也吸引了更多的人
△人们坐在雨水管上休息
这么缤纷的颜色
我的少女心呀!!!
公共空间的更新目的有很多,使空间更加美观、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等等。但是,若然只有冰冷冷的景观,而没有被人们使用的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即使超大尺度的广场、街道,如果平日门可罗雀,只有特定节日才较为热闹,这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人呀
爱热闹
人少的地方
不去
所以最重要的是以日常的视觉去激发空间,加一点小心机去增加空间的人气和活力。例如,可以增加人性化尺度的公共设施,促进使用者参与场所改造设计,策划、组织活动来汇聚人气。
△澳洲阿德莱德港口改造活力空间
空间的更新并不是每次都是大刀阔斧的,有时候花点小心思,认真思考,细节入微,“微更新”也能有大不同。
THE END
棕榈教育邀你加入园林景观学习群
QQ群:211714387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随手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