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降伏其心

作者: 玉杯清茗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2:38 被阅读142次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三十五)

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的提问

经云:“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里须菩提问的是两个老问题,金刚经一开始,他就问过佛这两个问题,佛一路给他讲下来,讲到了现在。这里,须菩提再次问,佛啊,我还没有弄懂。他说一个学佛的人,刚刚要发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见性悟道,“云何应住”?他的心定不了,究竟怎么住啊?住在那里呀?“云何降伏其心”?他的思想烦恼很多很多,究竟怎么把它们降伏下去呢?还是老问题。

灭度一切众生

经云:“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师讲,这还是老话,不过这老话很不同!这个话里头有骨头。当金刚经开始的时候,佛对须菩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善护念”,“应如是住”。这里答复的不同了,佛告诉须菩提,一个准备开始学佛,想求大彻大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当生如是心”。如是心是什么心呢?这就是佛家讲的发愿,立一个志向,发愿就是立志。立志做什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那些在苦恼中的众生都要救,灭度他们。
什么叫灭度呢?就是使一个人离苦得乐,进入涅盘。所谓涅盘的境界,就是离苦得乐,灭度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涅盘两个字的翻译,是形容走入了寂灭、清净的境界;是回头是岸那个岸。这个境界也就是离一切苦,得究竟的乐。要想学佛,第一个动机,就是要有这个灭度一切众生心。
其次,“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事实上,度了一切众生,做了就做了,心里头并没有说,我已经度了那么多人了,如果有那种心理状态就错了。
佛说,由这个人生可以了解到,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如果今天帮了人家一点的忙,心里还念念不忘,还希望人家恭维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说学佛不行,做人都不行。所以说,学佛的人,要这样发心。
佛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有一点自认崇高,自我的伟大,自觉了不起的话,他已经著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样的人,佛说“即非菩萨”,这个人够不上是学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中国文化也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然灯佛给佛教了什么

经云:“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这四个字就是佛告诉须菩提,你们天天想悟道,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告诉你,没有一法,没有一个东西叫做道。大彻大悟就是悟到一个没有东西,你觉得有一个法可学,有个道可得,你就错了,你已经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悟道时候的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法,可以使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是没有可以使你大彻大悟的佛法。
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佛问须菩提:当年我在然灯佛那里开悟的时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了一个东西吗?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东西嘛?佛说,你想想,我得到一个东西了吗?须菩提说:“不也。世尊。”须菩提很诚恳的回答到,据我所知,您悟道的时候,了无所得。这是真正悟道。
经云:“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说,假使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我跟你学了那么久,了解佛所说佛法的道理,佛当时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没有得到一个叫做什么大彻大悟的东西。所以须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须菩提说,我自己还没有证道,我了解是这样,不知道对不对?
经云:“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说了,“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南师说,天天要参“如是!如是”不过也不要搞错了。接着举了个列子,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采用金刚经如是两个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说的,翻成白话文就是这样,佛这是给大家话头参,这样就叫大彻大悟。
经云:“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告诉你须菩提老实话,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降伏其心,非大彻大悟不能为,就是要明了一切道理,勘破一切痴迷和虚妄。在觉悟者的精神世界,无佛法,无色声香味触法,无四相,无七情六欲五毒,但一切非空,一切又无所住。做一切时有我,一切成,功不必在我。这种淡然的无私的心态,不只是学佛需要这样,俗世中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如此。这就是放下,这就是舍得,这就是因果。

相关文章

  • 懂了,就开悟了

    师父出考题 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善用其心”? 云何“其心无住”? 云何“心灯长明”? 云何“三心不可得”? ...

  • 《金剛經》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金剛經》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子语其心,不语其行(金刚经笔记一)

    “因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一开始接触《金刚经》是被里面的“因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吸引,这是困惑我很久的命题。...

  • 久承赞品-云何住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开篇便向世人发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的注意力被肆意...

  • 云何降伏其心

    写这些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来,你努力讨好每一个人,无论谁在朋友圈发布了什么动态,第一个点赞的人必是你。你也努...

  • 云何降伏其心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三十五) 须菩提的提问 经云:“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 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

  • 前行的人,总有办法摆脱自我身上的一切奴役

    《金刚经》中这样写: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在寻求降伏自心的方法。 分享书籍《如何才能不焦...

  • 【跟《金刚经》学心态,跟《易经》学生存,跟《道德经》学生活】

    云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自从断断续续收听了蒋勋老师的《蒋勋细说红楼梦》,就深深地被他的温润如玉、潺潺溪流的风格所吸引,就会蚂蚁搬家般搜集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何降伏其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s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