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办公室的时候,桌上放着一盒喜饼,我猜是一个要好的同事休完产假回来了。因为不在一个办公室,于是连忙小群里聊起来。笨拙地说着“恭喜”,发着表情,其实内心是很激动的。
我编辑了一遍又一遍消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就在这时,另一位同事——也是我们小群里一位要好的同事——走过来,说:“我已经去慰问完她了。” 瞬间觉得,这样似乎才是正确的方式,当面沟通自然比线上要好一些。挣扎了一下,叹一口气,还是决定就这样吧。其实跟这几位同事都有7、8年的交情了,已经是我最亲近的朋友了,我能在线上跟他们随意聊天,当面却还是很窘迫。
再往前的朋友便是大学同学,曾经朝夕相处,后来一起实习,甚至一起租房子。我心里认可她们,却不知道该如何相处。我还记得一个同学跟老公吵架,半夜打电话跟我哭诉,我慌慌张张,却只能随意附和几声。其实心里不知道多着急,既着急她的状况,又着急我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那时候,我想她肯定很失望吧。
高中也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即使在分班之后,她选择了文,我选择了理,我们还一起相约晚自习,一起坐在楼道里面,打着手电筒熬着通宵背历史。也是这位朋友,第一次点破,其实我很自私,从来只看到自己,不会照顾别人。那是我思想的转折点,但同时她也教会我,永远不要失去希望,有希望就有一切。
这位朋友后来发展得很好,我的自卑感让我觉得我们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更加不敢与她交流。默默地关注着她的朋友圈,却不敢点赞,怕不合适地打扰她。她曾来过一次我的城市,却因为我当时满脑子加班工作,错过了见面,悔恨不已。
初中有两个很好的同学,初中时期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从一个疯孩子慢慢变成了一个不说话的孩子。这两个朋友不介意我疯,也不介意我静。毕业后一开始每年都会聚一次,但总是最活泼的那个买单,我从来抢不过。她看到我从不打扮,还专门给我从头到脚买了衣服、鞋子,我爸妈那时候对我说:“这是一辈子的朋友,要好好珍惜。” 我心里珍惜了,可是因为从来都是她付出,我心里更加愧疚。 她每年生日我都记得,但是不敢送上礼物,我怕我选的东西配不上她。她的朋友很多,世界很广阔,我很佩服她,也很羡慕她。慢慢地,我们没有了交流,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记得她说的:“你回来也不告诉我,太不够意思了。” 可是我怎么都没有勇气,发出那一条“一起见个面吧,我请你吃饭”的消息。
我想这就是“注孤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