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同学邵燕
細雨微寒的日子,春在萌生,又是燕子呢喃时节。我在故乡,总会想到我的中学同学邵燕。
初、高中都是同班的好友并不太多。邵燕却是我中学五年的同窗。从高中毕业插队农村,到高考,大学,毕业后,20多年来我们一直未断联系,聊学习聊工作聊生活,可谓闺蜜。
记得刚上中学时初见邵燕的样子:人很精神,微微外凸的一双大眼睛,眼角上挑,宽大饱满的额头,中等略高的个子,偏长的双腿走起路来脚尖用劲,人有起伏的上下于地面,显得修长,她的脸庞常是笑意盈盈,眼睛里总是充滿著好奇与渴望。
我們的中學阶段正处于“文革”时期,虽然是复课闹革命了,可上课时间不太正常,课本内容简单,开的学科很少,许多科缺少正规的教材。由于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封资修,读书无用论盛行。许多同学对学习不下功夫,老师也不敢多讲,作业布置少,学生如不交作业老师也不批评。但我们就读的阜阳一中有许多老师很尽职,也有不少学生学习认真。邵燕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初中时,我们的英语老师姓朱,当时风华正茂,举止干练。英语说的熟练流畅,她一走进教室,往往便讲一段叽哩呱啦的英语,听得我们云里雾里。那时我们学英语只是26个字母和一段一段的毛主席语录,常用的几句对话。同学们觉得学英语好笑无用,大都不认真学,只有几个同学例外,朱老师经常喊邵燕Stand up 回答问题或背诵句子,她因此常受老师表扬,可也受到调皮同学的讥笑,她并不在意,只是忽闪着她的大眼睛。多年以后我才想到,如果我们那时多学英语,也可为以后的大学英语奠定基础,节省不少时间。可惜,那时我没有下功夫。
邵燕中学时文理成绩俱佳,尤其是理科。而我对理科的领悟尤其迟钝,觉得数学物理做题挺难,她却觉得容易理解。她非常节约时间,常利用课间时间做题,笔记本的边角上总是记满了内容,放学后很快回家。我们两家距离不远,放学后有时互相会到对方家,讲一下作业或拿本书,有时到她家边的西城墙瞭望一下,看看青青的河边草。除了辅导弟弟、妹妹学习之外她还带弟弟、大妹去给羊割草,印象中我是在她家第一次认识了羊、奶羊的。因为她的小妹在她初中时出生,她的母亲奶少,需要羊奶补充营养。我们都是父母的长女,排行老大,担当着照顾弟、妺的責任与家务。邵燕很聪明但更用功,她总是比我勤奋,到她家时,往往看到她在厨房边烧饭边看课本,令我感动。
下放农村及读大学期间,有时间回城时,我们相见更多的是聊天,聊青少年时的憧憬,聊彼此的见闻与想法。由于家里私密空间小,往往她在我家坐一会后便说回家,我们俩的聊天往往是在送她的路上,记得有一次我送她,我们边说边站,直到她家门口,她又返而送我,讲到快到我家门口方独自返回。
虽然她比我小一点,但在事业、爱情上,都比我早熟和敏感。上大学时,假期相见聊天,她告诉我她合肥工业大学的活动,专业的状况与发展。我则向她介绍我们大学的学术与活动。我们也谈男女同学,她告诉我,她的恋爱对象是本校同届的学生、同乡,她娇羞地告訴我,会让我很快看到她的他。
毕业后她和他分配回故乡工作,我来到了合肥。她搞专业,先后在厂里和机械研究所从事机械研究,搞科研,全心投入,颇有成就。我们在各自的行业努力,我先后在学校、企业工作,假期或过年回家乡时总会和她相聚。
转眼我们都要当母亲了,1984年我回故乡待产,我们俩的分娩时间相差一个月,俩人挺着大肚子见面。她常在娘家,分娩前几天,她仍身段灵活地忙碌着家务,还在用搓衣板洗衣服,几天后9斤多的女儿顺利出生。我也如常地做家务等待孩子出生,之后我们又一起交流做母亲的经验。
虽然是做了母亲,丈夫仕途顺达,可邵燕一直想在事业上突破,她告訴我,技术在不断进步,市场发展很快。
我們這一代的人,經歷過幼時的饥饿,长大后承擔著父輩的期望与责任,经历了社會的动荡与磨難,有一种孜孜以求、贡献社会的使命感和动力。
邵燕就是这样,她对自己总有一种要求,她的面前总有需要攀登的高峰。她不断地追求,不懈的努力。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或议论。
90年代中期的邵燕

90年代中期,邵燕考回母校合肥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我们便有机会在合肥见面,偶尔相聚卡拉O卡一下,记得她唱的渴望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声情并茂。她那时读的是机械CAD設計,当时社会上刚刚在使用286、386电脑时,她已在学习计算机设计了。让我们感到深奧。深造为她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研究与发展基础,不久,她担任了市环保研究所的所长,平台大了,正是可以大展宏图一显身手的时候,家庭幸福、不到不惑之年的她,竟突然患上了癌症。真是天妒英才...
90年代癌症的訊息量极少,听到邵燕患病的消息,感觉是如雷轰顶,我当时就想赶到她的身边,为她加油,听到她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消息,心存希望,认为坚强的她一定会战胜病魔的。
痛苦与折磨往往是沒有理由的,这便是人生的悲剧和一种状态。我和她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家乡的医院,因为要求无菌探视,我们只能是隔着玻璃门说话,看到她的病容,我的泪水只能咽在心里。
难忘1999年初春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电话,妹妹告訴我,邵燕走了,飞去了天国。只记得我当时头脑轰的一下,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办公室的同事大为惊异。我第一次失去人生中的一位好友,她是如此的年轻与不甘!我则是如此的心恸与不舍!
人生总在成长,可青春时总未想到离別。即使离别,似乎还有不尽的故事与希望。大學時聽到李叔同的“送別”一曲时,感受的是轻快与悦耳,只有经历了故交、亲人的生离死别后才体会到,离別可能就是永远,离別总有心痛!现在每听到李叔同的“送别”曲“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时,心里总是沉重的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
谁能与我共醉,相聚年年岁岁?如今举杯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我的中學同學邵燕一一美丽的燕子,飞走了,带着无限的眷恋与不舍,带着追求与梦想離開我們整整20年了。
很久之后不久前,才去看望她的母親馬姨, 80多歲的老人依然睿智、坚毅、开朗,看到她,如同看到了燕子!
站在邵燕的墓前,奉上一束白色的菊花,祝她安息!
在这春雨里怀念她,怀念她曾如勇敢的海燕一样飞翔,如菊花一般傲霜绽放!怀念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青春芳华,怀念我们曾经彼此拥有的憧憬与精神!
人生中,我们总会不断面对新的一切。可以欣慰的是儿孙已经成长,祖国已经富强,更美的春天又会来临。
谨以此文悼念邵燕同学逝世20周年。
2019年2月于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