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大概是张爱玲写给自己看的,自己能看懂就行,丝毫不考虑读者。写得冗长枝蔓沉闷而且友意义的不多,几乎纯是各版本差异比较,不管这种差异有没有内容上的区别。
张爱玲不适合做学术,《红楼梦魇》不是学术作品,只能说是读书随笔。原因是,写得非常随意任性,只管自己懂。
第一就是不进行概念梳理。
《红楼梦》版本纷纭复杂,有一些通行的固定称呼,不用解释,这可以接受。可是她也不解释自己所用以称呼的名词指的是哪个版本,比如“旧本”“早本”,还有的混乱不清,“乙本”“今乙本”和“程乙本”,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俞平伯先生写《红楼梦辨》也好,写《红楼梦》校点记也好,都是先交待清楚,以哪本为底本,哪些为校本。校本和底本有何不同,何者优何者劣 ,或择优汰劣,或一在正文,一在注释,甚至在校后记。
张爱玲这里就根本没有这个参照。在各个本子之间反复横跳,没主没次,想比较谁就比较谁。本子称谓又指向不明,更叫人脑壳疼。
不进行分类比较,系统性差。各版本有什么不同流水账一样记下来,不同体系的内容在同一部分内容出现了,就都并列记下来,到下一章节又出现这种情况,依样葫芦。导致同一观点既反复出现又无一完整,重复啰嗦,又支离破碎,没一个清楚明白的。
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晕脑胀不知所谓。
你能感觉到她钻研得很深,有些地方很有见地,但是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写论文完全不行——表达不清楚,不调理,无法让别人明白。
随时消遣着看,当资料还好,认真读就不值得了。
20220519
日出日落:05:03~19:14
多云转晴30~19℃
西南风一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