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关于《红楼梦》的解读,越来越形成共识,那就是——《红楼梦》绝不只是写的儿女情长,家族败落这么简单,而是字里行间处处隐含着明末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字字血泪,确言不虚。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高度独立性,没有像钱谦益那样屈膝降清,也没有像一些高士那样避世不仕,被动不合作,而是主动以笔为矛,向当时黑暗的世界投射悲愤的文字,希望后人能“解其中味”,不要忘记华夏文明被摧残的铁证。虽只有一块立锥之地(破庙),无缚鸡之力(既聋且昏齿落舌钝)即能在文字狱严炽的当时,矢志披阅著书,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广博的知识、伏脉千里的气势,将那段国难史写了出来。在无声地呐喊,无声地与满清的奴役思想相抗衡。
反思到我们管理上来。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奴性思想的残余。比如,听领导的话,领导在会上说什么,很少有敢于反对的。所以,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性很重要。执行层面是一个层面,思考层面是一个层面。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关键是要在执行时,能否还能在思想上做一下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