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 反算法主义,但感觉太大了,还是简单一些,先起名反算法思维,这样攻击性小一些。
算法确实不断在决定着我们一切。读什么新闻、看什么视频、吃什么菜、买什么商品,都在算法的逻辑下,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算法,虽然可能自己也没有感觉到。
打开新闻网站,本来想了解一下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排在前面那些条目,侧边的那些条目,根本不是自己想要选的,即便我们选择了科技专栏或是汽车频道,但里面的内容也是由一套完整的算法体系维护的,这些相对于去刷视频已经是我们非常主动的行为了,但仍然有着投喂的痕迹,更不用说那些纯粹投喂的信息给予方式了。
算法当然是有益的,他能帮助我们最快地、便利地、相对精准地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但算法的投喂本质,根本性地决定了他无异于帮助我们提升自己,我们在投喂机制下,只能像产线上生产的那种待宰的肉鸡,越肥越好。
这样说听着很不顺耳,按理说算法给了我们相对精准的信息,我们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这听着好像是算法在做好事,就算撇开算法在其中可能会做恶的成分,这种太过于精准的投喂事实上根本不利于自己在质上面的提升。看得东西如果都是在算法一层提供的,那就相当于使终在产线喂养的环境里卷着,主动跳出来是需要有出口的,而这个出口,算法一般是不给的。相反,它不但不给人们向上的出口,更多是向下开着漏洞,不断试图用对它更有利的内容,把人拉到更深的信息深坑里去。
所以,反算法思维的应该被重视。反算法不是一味地去算法,它对我们有帮助,但是阶段性的。不能太随着算法走,这是要有的基础认知,在这个认知逻辑下,如何逆算法而上,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目前来看,逆算法的方式大概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点:
1、适度减轻信息获取量
信息需求的越多,看似的越多,算法给予的越多,而这个越多的过程,实际上被算法绑架的也自然也越多。
2、扩大自主寻找量
不能完全信任算法,自主寻找是突破算法围堵的最重要的力量,算法其实在一步一步地剥夺我们自主寻找信息的机会,从而使我们尽可能全身心地掉入投喂的旋涡,所以,保持不断强化自己自主寻找信息的能力,这是与算法对抗的基本能力。
3、适时创造远离算法的机会
不完全依赖屏幕,关掉屏幕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离开算法的势力范围,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大脑回归到自主思考的逻辑里,在下一次和算法对抗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清醒。
4、尝试打破算法的阵脚
算法里的机器学习,目前这一机制事实上与人的最大的差异点,也是人类胜于他的最大能量点在于混沌,在于人自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思考与随机改变,这才是人在特质化上最大的着力点。所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前三条也是围绕这方面来的,到了第四条,那就是帮助机器去改进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改进不了,那就让他的阵脚乱一下,这也可以使得随机能够放大。但这一点做得有点激进,所要承担的风险自然也比较大。这有点类似于使用一些比较激进一些的药物,需要一个相对更为强壮的机体才能够对抗药物的副作用,进而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激进的药物是用于治疗相对比较糟糕的病理状态了,而尝试打破算法的阵脚是更为主动积极的一种帮助算法提升,或是倒逼算法提升的方式。工程师如果看到算法的推荐机制在原有的逻辑上不断失灵,那么一定会重新迭代,进而不断深入到人的混沌思维里,寻找更贴合的算法。
再次强调的是,反算法思维不是去算法,而是探索更好的方式与算法相处,发挥算法的优势,同时清晰地认识到算法存在的劣势,我们保持清醒往前推进的同时,也顺道帮着算法不断尝试优化。但有一点需要再去梳理的,如果反算法思维的目标是优化算法,那最终算法优化了之后这个反算法思维还要不要继续成立,如果到时候不成立了,那反算法思维是不是在反其自己?这样显然不合逻辑。所以反算法思维的基本理论立足点,应该是立在信仰算法与人类共存,碳基与硅基共同思考,这样反的逻辑才能够得以拥有长存的价值和意义。
2021.1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