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认知-行动-复盘-改变的22天已经过去。褪去刚刚进行动营时打了鸡血一样的干劲,留下来的是平静的、新的自己。
如果要问哪里改变了,“认知”的改变当属第一。
以前简单地认为看完书只要写下感想,就会有所得。但其实每次感想一写完就等于这本书已经“失宠”,感想也只停留在写完的那一瞬间,然后随着时间逐渐被淡忘。
而“拆为己用”的读书理念给我固有的认知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原来书要这么读,围绕“拆为己用”的理念才能最快地将书中的内容为自己所用。
既然为了解决当前的困惑而看书,就得化主动为被动。不必等到整本书看完再写感想,只要看到有启发的点,就立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描述相关经验,写下初步的应用计划,这样及时转化为与自身相关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所得。
虽然看完一本书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但在看的过程中已经利用书中的启发解决了问题,这反而是用“慢读书”提高效率。
对读书的关键认知改变之后,第二个便是对于“行动”的认知改变。
行动之前什么最重要,计划最重要吗?不是,目标最重要。
根据目标定计划,让进度“可视化”,才能让自己不断受到鼓励,更有动力完成。
但当这些都做好了,迈出第一步却很困难,那先开始5分钟行不行?想想花5分钟刷微博的时候,很快就过去了对吧,那就先开始5分钟吧。
本来准备花5分钟写出文章架构的,结果却停不下来啦!这个点想要补充一下,那里也补充一下,不出半小时,几百字的短文章就出来了。利用简单的“5分钟起飞法”,就能让行动很快开始,这是打破行动僵局的快速通道,也是让开始变得不那么痛苦,毕竟5分钟真的很快。
那么,问题又来了,行动之后如何继续下去呢?毕竟行动只是改变的第一步,真正地改变发生在持续的坚持之后。
老实说,一个人孤军奋战真的很痛苦,没有人鼓励不说,心里还时不时有个小猴子跳出来说“休息一下吧,休息才能更好的出发”给懒惰充足的理由。但这时行动营的队友发了一句“每日计划已全部完成”时,你还有心情休息吗?不会的,你会立马抓住那只劝你休息的猴子说“没有时间休息了,队友已经走在前面了”然后毅然决然地去完成今日计划。
为了不让自己掉队,你会和队友一样努力。虽然努力已经“迟到”,但总比没有来的好。所以坚持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找队友,外界的刺激+自身的坚持才会给持续行动双倍的理由。
行动营已经将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看看这22天的具体行动吧。
1、 刷微博看视频的时间用来写感悟,完成22篇每日一问与22篇晨读感悟
2、 间或听分享写输出
3、 参与录音,总计录8篇优秀文章
结果看似挺普通的,但亲身体验过才知实际过程有不一样的精彩。
曾遇到写感悟没有思路的情况,结果写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也曾早晨写好感悟获得打卡前三;
也曾在最后的几分钟里争分夺秒完成;
也曾因为录音一直熬到深夜,种种经历看起来很辛苦,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只有顺利完成之后安心入睡的满足感。而且在这22天每日不间断地坚持下,动笔写文变得不再困难。
更重要的是,现在学会了不跟拖延妥协,一旦开始就用尽全力好好地结束,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收获。不得不说,行动才是根治懒癌和拖延症的最好办法。虽然当时只开始5分钟,却能带来了大改变。
22天不算短也不算长,但却足够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我深知,要保持好习惯,还要再坚持3个月。如果没有之后的坚持,之前22天的努力也将消失不见。
现在想想,是不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这不归路却令现在的我乐在其中,并充满前行的动力。
前方也许依然充满荆棘,我却仍要像勇士一般义无反顾。毕竟几个星期也不肯打扫房间的懒癌拖延患者现在能够每周打扫一次。
环境的改变让心情变好,生活也更加井井有条了。行动带来的改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实在在的生活,所以,已经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不去相信行动的力量。
以上的收获都来自于22天的剽悍行动营,只要来了,就会变得剽悍,毕竟做就对了。但在行动开始之前,请相信改变,只有这样才会真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