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大概是我们祖祖辈辈潜意识里就有的归乡情结。
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手里有一笔可观的积蓄,一二线的房价又令人望尘莫及,回村盖房成了一种选择,尤其是在后衣情时代,内卷时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似乎让农村成了一种退路。
但究竟该不该回农村盖房呢?
在农村建个小房子,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空气清新,房子四面采光,再加一个大院子,没事种种花种种菜,偶尔钓钓鱼,晒晒太阳,这大概是不少人理想中的生活。
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的重要一步就是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服务业更是离不开城市化和人口密度,如今时代背景依旧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
从数据来看,截止2021年末,我们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经到达64.72%,但实际的户籍城市化率仅为45%,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在80%左右,比如美国城市化率为82.06%;英国83.14%;日本91.54%。
我们的一线城市化率已与发达地区持平,比如界面新闻统计的一线城市城镇化率中,排名第一的深圳,因废除农村户口城市化率已达100%,但中西部地区或一二线以下的城市城镇化还有上升空间,意味着往后还有一批农民向城市聚集并安家,短期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
就目形式来看,城市化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管是土地还是户籍改革,现在对于宅基地的批复和老宅返修都有严格的管控,还有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导致农村很难回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除了时代趋势,农村修房,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农村房子没有保值功能。
现在农村修房早已不是几万十几万能搞定的年代,花个几十万修房,除非能拆迁,否则它就是一个难以流通、难以变现的资产,农村房子主要还是居住功能。但对于在城里打拼的人来说,一年之中就过年过节回去住几天,一套好几十万的房子,把这个钱放去吃利息一年都有小几万,为了住几天一年要损失好几万的现金流,这个居住成本真的太高了。
二是:折旧与维修成本。
农村住房相比城镇住房折旧率更高,目前城镇住房折旧率为2%左右(50年折旧年限),而农村住房折旧率在3%左右(33年折旧年限)。30万修一套房子,一年折旧费就要1万,而城镇住房若是不自住,还能用租金来抵这个折旧率。
另外在维修保养方面,农村房子久不住人破败的速度会加快,平时房屋出现小问题得不到及时修复,长而久之就演变成大问题,因此后续的维护保养也是一大支出。
三:教育医疗等问题。
这是老生常谈但又非常现实的一大问题,农村不管是教育水平还是医疗条件和城市都有一定差距,就我们这十八线小城市都有学区划分,好一点的小学都有户籍要求,这都是变相吸引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至于老年回农村养老问题上,主要考虑子女照应、医疗条件的问题;另外还有工作机会、娱乐、休闲等需求方面的差异,所以建房,配套资源也要考虑进去。
当然以上问题是针对手里资金有限或非必要需求的人来说,有实际需求或有钱人,这两类又另当别说。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达到非常富有的程度,没办法像身价亿万的老板一样,花一大笔钱购买惬意,虽说因口罩原因有城里人回村修房子的情况,但这种也仅仅是暂时性的现象。
另外对于养老打算的回村建房,太早建的话,等到退休后,早年修的房子都折旧的不成样子,当维修费用高到一定程度,旧房子还不如推到重建。所以不是说不回农村修房,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计划适当往后放一放,一年就能省下好几万的现金流。包括有些非必要的消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可以适当延迟。
赚钱不易,每一步都要慎重,尤其是大事上一定不能踏错,千金难买一回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