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
《跟贾伟学设计》学习笔记2

《跟贾伟学设计》学习笔记2

作者: 币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0:52 被阅读0次

    在上一篇的学习笔记中,学到了一个好的设计的三条铁律:1、设计要解决问题 2、好设计要有沟通力 3、好设计要打动人。
    这三条铁律是贯穿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到如何将自己的思考角度转换成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点在产品的设计和思考中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的设计不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那么在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可能就会偏离产品的设计初心很远很远。
    关于用户角度的选择和确定,给出了一组相互对立的视角,我通常所以为的,用户视角的对面应该是商家视角,但是在课程中老师提出来的,用户视角的对面是消费者视角。这组对立面的选择,我个人刚开始是存疑的,但是在后来的课程学习中,我发现老师的这个对立组选择,有一定的科学性。
    那么接下来看看,老师所说的,消费者视角和用户视角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那什么叫消费者视角,什么叫用户视角呢?这两个东西区别在哪儿?
    我问你个问题,假如你正在路边溜达,突然有点肚子疼,旁边有个中餐馆,还有一家肯德基,你会去哪家上厕所?
    肯德基,对吗?
    这两个地方差别在哪呢?中餐馆就是典型的消费者视角,它环境很干净,服务很周到,服务员也挺善良的,对消费者很友好。但它跟你的关系就是不那么随便,对吧?因为它的服务逻辑是建立在以“消费”为前提的,你消费了,才是消费者,才能享受他们的服务。
    但是肯德基就不一样了,即使你不消费,你使用它的设施,也是它的用户,这就是用户视角。

    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的确会有这样的的考虑,在路边逛街时,如果现在想上厕所,脑子里面首先会想到的是肯德基或者麦当劳。这里并不是说去中餐馆,不会提供厕所设施,而是在大脑里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去肯德基和麦当劳会更自然,而且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还有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是,以前没有移动支付时,手里的零钱不够用,如果去小卖店换零钱,想到的方式总是用整钱买点东西,让老板给换点零钱的方式。而不会首先想到直接找小卖店老家把挣钱破开。
    从这个例子里面可以抽提出来的事情是:消费者视角是以货物为核心的,商家主导交易的进行。而用户视角是以人为核心的,让用户去主导决策,销售倒成了其次,关键是要经营好于用户的关系,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互动和链接,以及更多的机会。
    从这一点往外发散来思考,作为商家或者其他的商业实体,你所销售的货物应该只是你与用户建立联系的起始点,但是远不是一个终点,当你的货物与用户建立了第一次的联系,那么接下来的客户经营会是更重要的事情,获取他对你的持续信任,让他在面对你的时候是轻松愉悦的,那么接下来他的需求都可以由你来满足,也就是说未来你的想象空间其实无限大。
    但是这个思考角度的用户视角怎么用到自己现在的工作中,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只是觉得用户视角是做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好产品的设计,首先是要让用户在使用你设计的产品时,不会有与现有业务和习惯违背的地方,其次是你的设计要给其带来现有习惯和业务下的便利,再进一步,如果设计可以做到让客户在无感、便利的前提下还能在某个细小的点感受到你的用心,那么我相信,即使你与你的终端用户没有建立私人的见面联系,你的终端用户也会在心理对你产生信任。不过,这个很难。我也在持续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到上面说到的这三层,尤其是说怎么通过流程和其他的方法让自己可以持续性的输出这样的设计,偶然一次的好设计是容易达到的,而要持续的达到,要求的更高。
    用户视角是一整套思考模式里的起点,那么怎样去落地实现呢?老师提供了一个工具,叫做“用户链条”。这个链条里面总共包含这样的五个方面:用户视角、用户场景、用户共创、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


    image.png

    在这里把老师举的生活中的例子列出来,其实这个例子对于我与家人相处过程中,也用得到。

    有一天,我回家看我爸妈。我爸突然偷偷把我拉一边儿说,你妈最近老跟我发脾气,我也就是出去唱唱歌,她就不高兴,你快去劝劝她吧。
    事儿就是这么一个家庭小事儿,一般人怎么干呢?肯定是爹妈两头和稀泥呗。但我是设计师啊,下面我就给你拆解一下,我怎么用自己的这套工作程序,解决我爸这个问题。
    我就把我爸当用户,而我要帮他解决的问题是,哄好我妈,让她开开心心的。我妈开心了,我爸的日子才能好过。
    那么,第一步,代入用户视角,我得去看看我爸到底在干嘛。
    我先埋伏在家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偶尔会竖着耳朵听一下我爸都在唱啥。很快,我发现我爸在家唱的都是合唱歌曲,这不是一个人的歌儿啊,那他是想跟谁合唱呢?我还发现,他手机微信老是不停地响,他回得还特别起劲儿。我爸一个退休人员,哪儿来这么繁忙的“业务”呢?
    后来他出门,我就跟着偷偷观察了一下,一看我就明白了:我爸不是去唱歌,他是去跟一帮老年朋友——主要是老太太,跟她们去唱歌。换句话说,我爸是去social去了!
    第二步,代入了用户视角,我才能进入用户场景。我代入了我爸的视角,我才能理解他的场景:它不是一个老头突然热爱声乐艺术了、要去老年大学学唱歌的场景,而是他要理直气壮地去跟这帮老太太们社交,这才是真实的场景。
    接下来,我就慢慢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我本来以为,他们一帮老头老太太就是在广场上拿个手风琴,聚在一起唱着玩儿就算了。
    实际情况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他们对待唱歌特别认真,还经常一起拿着干粮饮料,趁着白天便宜去KTV练歌。练完人家还搞活动,买音响设备,组织比赛,而且不光唱歌还跳广场舞。人家那组织是相当的严密和专业。
    虽然安抚我妈,是我爸给我提出的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得让我爸自己也参与进来。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手上的一个项目,是给唱吧设计麦克风。唱吧你可能也用过,是一个很火的K歌APP,它的用户大都很年轻,麦克风原来就是针对年轻用户的一款硬件产品。
    怎么让我爸我妈都参与进来呢?我把这款麦克风送给我爸、我妈和他的伙伴们,还教他们装上了唱吧APP,于是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练歌了。而且他们还自己摸索出了不少远程练歌方式,还给了我不少用户反馈意见。
    你看,这就是“用户共创”,为了解决我妈不干涉我爸唱歌这个问题,我不但把我爸拉进来了,而且把我妈和他更多的伙伴们也拉进来了。
    光是送一个麦克风就够了吗?当然不,我还得考虑“用户服务”。
    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麦克风,而是一个连接APP,能够提供服务的互联网麦克风。
    首先,在APP上,我爸找歌、选歌很容易,想唱的差不多都有。第二,这麦克风竟然还有修音、校正和带唱的功能,一下子让他觉得水平得到了提高。第三,他唱的那些合唱歌曲,能通过连麦功能,跟他的朋友们一起远程合唱。连麦的服务,充分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是用户体验:结果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这个麦克风我爸和我妈都爱不释手。他天天在家,却能够跟他那帮老伙伴一起唱歌,用不着天天跑去KTV练歌了。那我妈当然也就不生气了。
    你看,我们家的问题,就被我用这个五个环节,顺利解决了。
    更加意外的是,一帮唱红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还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一款网红产品。

    从老师说的这个用户链条的完整思考模型里面,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这工作中时,是这样去思考的。首先用户是核心,这里是用户而不是消费者,不要考虑你的货物是什么,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你的用户在想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站在用户的视角去观察所有其完整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真正的用户场景,考虑到用户在场景中一切自发的行为和共同创造的行为,然后看带着用户视角在用户场景下发现其需要什么,我所能提供给他什么,然后持续的优化自己可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使其的体验越来越好。总结起来就是这样的模型:用自己的脑子+用户的眼睛,去看具体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然后持续的优化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贾伟学设计》学习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hy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