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蛮喜欢听李松蔚老师的一些观念的,也因为他是心理咨询师,也因为他聊到他一直喜欢一个人玩,在自己多年里默默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思考一些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议题,以此奠定了他后面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
他的观点:孩子一个人玩儿并不觉得难受,就没必要干预,非要让他去找小伙伴们玩儿。
“人是被自己对各种因素的解释所影响。”
我们对世界的觉察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有时候,我们会过分担心一些问题,或者对一些事情过于关注,这会导致内在的“动荡”,进而恐惧担心不知所措。
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这样一个越发包容的世界,将训练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在这世界展现我们的参差多态,很难再用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来行事。
往往是对负面事物的过于关注,无形中屏蔽掉了即将来临的幸福。我们拥有的自卑和内疚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糟。
而“思想”是可以转化的。小心照顾你的思想,注意它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阻碍还拓宽可能?
敞开来,更真实的去活出自己,是我们在养育孩子时要建立的心态。这之中,首先是父母要去接纳自我,肯定自我,陷入自我批判下的父母估计是无法去展现一种松弛的成长状态的。
好比父母感知:“这个方式也好”,“这一种也不错”,“结合起来就更棒了”;而非“这个方式也不行”,“这一种也很糟”,“结合起来也没用”。
主要而言,我认为是“积极”的力量,凡事看向好的方面,资源取向,而不是问题取向。
另外,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如何获得内在的稳定自在,是每一个人愈加重要的成长课题。
一个知道了自己是谁的人,其实就已经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是孩子重要的能力,我们不过是陪伴着去发现。
“我是谁”
“我如何接纳我自己”
“我喜不喜欢我自己”
“我要做什么”
“我为谁做”
“谁对我是重要的”
“我与世界怎样联系”
关于养育,我们不过是在帮助孩子去认知自己,怎么把自己放置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当然,对于很多成年人,也不过是如此。
如一个朋友说,有人3岁就找到了,有人30岁还没找到。不过,很欣慰,我们仍有机会去找或让更多人进入这一生命议题的思考中。
《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