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粒粒
说起来,与尼特有10多年未见了,甚至期间邮件也只是发过一回,当时他写邮件来告诉我要结婚的喜讯,并详细描述了求婚的精彩场面,我回信向他表示祝贺,这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吧。
猛然收到他的邮件,颇为吃惊。他并不知道,我和他一样,目前也在美国居住。不同的是,他是美国人返回故乡,我是中国人远走他乡。
他的邮件内容不长,口风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你这个家伙,这么多年去哪里啦,怎么一点儿消息也没有,还好吗?
然后,口气一转,就开始晒幸福,发了好多家庭照片给我,介绍他结婚多年犹如热恋的老婆,他的一双儿女,精灵古怪,只差一岁多。
絮絮叨叨地说一大堆家事,话里话外就透漏出一个信息:他现在就是整天围着老婆孩子转!
与尼特的相识是在13年前,我所居住的那个小城镇。那时,在路上走着的外国人不是很多。有一天,我下楼去买包子,一下子就碰到了仨:尼特和他的两个朋友。
当时的我正疯狂地学习英语,却鲜有练习口语的机会。一看到他们,我没有丝毫犹豫,就马上打招呼:好肚油肚?!
他们也有点吃惊,一般路上跟他们搭讪的都是说哈啰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没想到那天碰到的我这个乡下柴火妞,居然后面还能够再说好多句。
自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朋友。
他们三个是附近学校里的英语外教。之于那时的学校来说,是借外教搞搞噱头;之于他们来说,纯粹是年纪轻轻,借着那样一个机会,来中国玩玩。
所以,他们吊儿郎当,完全没有老师的风范。不过,我不是很介意,我只关心,有人可以隔三差五,和我练练口语。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他们在我眼里挺渣的,后来才感觉这样的判断,也与文化的差异和眼界的狭窄相关。
他们教学不认真,隔三差五带学生在操场上玩。
他们对朋友不够热情,有时候找他们玩,连杯水也不给倒。
他们挺算计的,吃顿饭都分得特别清楚。
他们总是搞恶作剧,有一次拿着玩具蛇吓一个路人。
他们其中一个,年纪很轻,却留着那么长的胡子。
他们,后来全被学校提前解约了。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我已经去了上海。
刚去上海时,偶尔还会通电话,互报一下近况。我知道,他们在与学校解除合同后,又去了好几个中国的城市,工作做做停停,还是如以往一样吊儿郎当,再后来,又陆续走了几个东南亚的国家…..
之后,就音讯全无了。直到收到尼特求婚成功的邮件,那时他已走遍亚洲,回到了美国。当时的我仍旧没有多大的感触,直到我收到他最近的邮件,看到每张照片里他与老婆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自言自语:没想到,当初那个让人感到太不着调的尼特,如今居然会是一个爱妻爱子的大暖男啊!
这样一想,马上意识到,其实不止尼特,很多外国年轻人,刚走出校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生活模式,不仅是男生,女生也有。他们没有钱,没有工作经验,却想要见识这个世界,于是就买一张飞机票,飞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开始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在原来公司里,来来去去的有好多个这样的外国年轻人,他们初到上海时,一句中文也不懂,就那么硬生生地闯进了这个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家,眼中全是好奇,脚下全是探索。
他们完全没有买房结婚的念头,甚至不会打算在一个城市停留过久。其中一个瑞士人告诉我:他想去很多国家,看很多东西,然后再决定最后过什么生活。
看过千山万水,才知道哪一处的风景更吸引自己;尝试过多种生活,才明白哪一种生活更适合自己;或许,这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当一颗漂泊的心最终决定靠岸时,心里是淡泊而坚定的。
顿悟这个道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似乎有点晚了。幸好,我可以在教育子女中得到启发: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多读,多看,多走路,而不要过早地追求稳定和固定的生活。如此,才会在选择婚姻后经得起诱惑,在回归宁静后不觉得遗憾。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