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小屁孩用算盘教会我的事

作者: 呼呼猫妈 | 来源:发表于2016-03-07 14:09 被阅读206次

    算盘,一个早被计算器取代的工具;小屁孩,一个懵懂无知的熊孩子。我从没想过,象征过时和幼稚的他们会给我这个混迹IT圈的科技大牛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大课!

    一、规则和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学习珠算,也就是说三岁多的小屁孩就要摆弄算珠子了。她们园长还开设了珠算兴趣班,方便那些还没过瘾的孩子能有额外的时间继续打算盘。我对三岁就开始学珠算颇有微词,觉得幼儿园的“课业”实在太重,自然没给女儿报珠算班。

    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学期伊始,女儿就闹着非要上珠算班,甚至甘愿用舞蹈班去换。难道小朋友不是最喜欢玩的吗?难道人类的本性不是讨厌费脑子的吗?难道小女孩不更应该喜欢蹦蹦跳跳而不是呆坐着摆弄算珠子?

    女儿的表现就像一个大巴掌着实打了我的脸,让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全部“认为”都是想当然。想当然的以为小孩儿无法担负打算盘所需要的脑力,想当然的认为小孩儿无法安静地坐住,想当然的认为小孩儿更喜欢活泼热闹的玩耍。

    我发觉,我只是用已有的认知去推断未知的事儿,用大众的普遍规律去定论个体,用以往的经验和规则去框裁未来。

    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在初学乒乓球时并没有被人看好,甚至遭遇过省队的拒绝。他们认为她个子矮小,手臂不够长,根本不是学习乒乓球的好料子。

    确实,那时的优秀乒乓球手中并没有过如此矮小的队员,而且身材矮小手臂短是真的不利于打兵乓球,只要对方打一个刚过网的球就会让你招架不住。

    这样有理有据的评论也许会吓退绝大多数的人,可是并没有让邓亚萍退缩。她知道自己的先天体型不利于打乒乓球,但这并不能让她承认自己不行,她认为这仅仅代表自己要比那些适合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到反应更快、跑得更快、技术更硬。

    邓亚萍成功了,她登上了乒乓球界的最高领奖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世界上没有适合不适合,只有努力不努力。她无视普遍经验,她无视规则铁律,她无视统计概率,她只相信自己。她相信规则和纪录一样,就是用来打破的,她相信她就是那个打破常规的人。

    即使可能性仅为0.01%,一旦发生在你身上那就是100%,即使可能性大到99.99%,只要不在你身上发生那也是0。不要让已经发生的过去干扰还未发生的未来,更不能用别人的成败阻碍自己的无限可能。

    还有一个令人佩服的人,他就是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只有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没手没脚的人,按照我们普遍的认知,能生活下去就很不容易了,可是他不仅活了下去还活得很精彩:他是演讲达人、作家、国际公益组织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他不仅会刷牙和写字还会画画、滑板、冲浪、打高尔夫,他娶了美丽的妻子还当了超级奶爸。

    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自己的名言:“这个世界总是爱用老套而世俗的观点来定义别人,可事实往往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请记住,如果这个世界认为你不行,别相信,它就是一个谎言。”

    人生不设限,没有想当然,不要让曾经和别人困住你自己的未来!


    二、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自从女儿迷上珠算,她在家里经常让我给她出题打算盘。我看她噼里啪啦地拨珠子觉得特别有趣,于是也要求她给我出个题目玩玩。

    女儿立马一副小老师的姿态,说到:6减2。

    我架起双手准备在算盘上大显神威。女儿用的算盘是小算盘,上排有一粒珠子下排有四粒珠子。我先拇指食指一捏,将上下排各一粒珠子拨到中间,这样就有了6。当我准备计算减2的时候立马慌了神:下排只有一粒珠子根本不够减2啊!

    怎么办?被女儿盯着看的我立马尴尬起来,情急之下就把刚拨好的珠子全都拨回原位,再将下排的四粒珠子拨上去,就这样直接把我早已心算出的答案拨了出来。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会打算盘,与其说我用算盘计算了6减2,还不如说我用算盘展示了如何拨6和4,到底如何按照算盘的方法一步步计算6减2,我根本不知道。

    算盘没有变成助我一臂之力的计算神器,反而成了摆设,而比我小得多的女儿却真正用活了算盘。导致这种尴尬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女儿不会心算,所以只能靠算盘计算答案,她必须学会如何上加下减如何借位进位。而我已经具备心算的能力,在不会打算盘却又要马上计算出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本能地绕过步骤直接拨出了我早已心算出来的答案!

    如果每一道题我都能用大脑秒算出结果,我就总是会忽略算盘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这样也就永远学不会怎么使用算盘了。

    说得直白一点,我不会打算盘正是因为我具备心算的能力。当我想明白这一点时不禁一身冷汗:谁能想到阻碍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是自己当前的强大?

    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他说什么都忘了的时候就学成了。憨傻的郭靖、单纯的小龙女都学会了左右互搏术,女中诸葛的黄蓉却再怎么聪明都学不会。一直向上猛冲的鸟飞不远,时高时低的飞翔才能持久。

    在我们努力追求的时候还应该先学会放下,这样才能有容量去接纳更多。在我们武装自己的时候更应该学会如何卸甲,这样才不会自铸牢笼。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保持随时清空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三、伟大和平凡之间差了一个死循环

    有一次我看女儿算题,是一道三位数的计算题:126+213。刚看到题目时,我觉得实在夸张,刚上小学的小朋友还要掰着手指计算个位数的加减法,幼儿园的小屁孩却要计算三位数的题了。

    她是这么算的:先算百位上的1+2、再算十位上的2+1,然后算个位上的6+3,而6又被分为上珠一粒下珠一粒,所以6+3实际上又被拆分为1+0和1+3。

    我晕,原来她只是通过拆解法,就把一道三位数的题化解到了只用四粒珠子就可以搞定的小儿科题目了。

    我记得高考冲刺时老师给讲解物理难题,他说难题只是把所有简单的知识点混合在一起了,只要你会分析和拆解就可以搞定它。

    有一个理论叫做自相象性:世界上的所有物体无论巨细都是以固定的一种分形结构无穷尽地分割下去。比如一棵树,它的树杈和整棵树很像,而叶梗和叶脉又和树杈很像。人的五个手指就是微缩了人的四肢和头,鸟类的爪子也是微缩了头、翅膀和尾巴。一粒砂子,在显微镜下仔细看其实就是微缩了山脉,雪花的边缘微缩了整个雪花的结晶结构,原子内部的结构和宇宙是一样的,原子其实就是微缩了宇宙。

    原来宇宙万物都可以不断循环分割,最终成为一个简单的模式,想到这里我就异常兴奋,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一种分解方式,我就可以解构遇到的所有难题了!

    仔细想想职场中的大牛人物,他们工作的状态确实也是这样。拿到一个大任务,他们都是先去思考如何划分,一层层,一块块,把大麻烦化解成小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他们工作重、难度高、责任大,却处理地顺畅轻松,这和他们会分解难题不无关系。

    其实也可以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按照某个方式,不断地把简单组合起来,是不是也能构造出不曾有的精彩?

    工业设计中有一种巧妙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形状、大小都合适的部件,然后把多个这样的部件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想要的物体。乐高积木就是这种设计的极致产物,无数个小小的积木,可以拼组成大千世界。

    有个事业成功的人分享他的秘诀:他只不过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后就成功了。

    道家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你看,有了三就能变化无穷!

    伟大和平凡其实并不遥远,他们只是差了一个死循环。平凡的你我也就无须气馁了,只要从简单开始不断循环精进,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岁小屁孩用算盘教会我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na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