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7 周三 热热

各路大咖,你们好!
来来来,让我们先来朗读一段写景的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段文字摘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主要写的是三峡春冬之时的景物及其特征。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结合具体的文字探究了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特征,很顺利也很欢喜。可是,当我抛出“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来写三峡的春冬之景的”这一问题时,学生们的表情分明凝固起来了。
我尝试着让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无果。
我可爱的学生们,他们刚从七年级的懵懂走来,又经历了吃喝玩乐的快乐暑假,如此脑回路可以被理解和被尊重,另辟蹊径才是突破这一瓶颈的王道。
下面展示的是我的课堂片段,姑且叫它“我的课堂微镜头”——
师:同学们,喜欢做课堂游戏吗?
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
师:嗯嗯,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课堂听写小游戏。来,有请小A,小B。你俩来讲台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课堂笔记上。
生:(欢喜着,充满期待地准备着)
师:听写开始!第一组词语——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第二组词语——绿潭、倒影、绝𪩘、怪柏。
生:(台上台下,认真一片)
师:同学们,细品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第一组词语是动词,第二组词语是名词。
生2:我发现第一组的景物是动态图,第二组景物是静态图。
生3:我发现这两组词语中有表示颜色的字,比如“素”“绿”。
……
师:大家的发言让我佩服!为你们点赞!那让我们再次回到原点问题——这段中,作者怎样写三峡的春冬之景?
生1:动静结合的写法,使三峡的春冬之景有动有静,生动有趣。
生2:运用了很多四字句,整齐和谐,朗朗上口。
生3:用了表示颜色的字来修饰景物,使三峡春冬之景显得五彩斑斓。
……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作者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真是“良多趣味”!

瞅瞅,瞅瞅!
课堂上的突发奇想,让我的孩子们心领神会,一切都刚刚好。
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空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