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都在考试,没能读书和写作。
回家路上,在地铁里做了一些这段时间的思考,用手机写下这些文字,当是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一个思绪的梳理,也希望能跟遇到同样问题的你一块交流。
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制定一些任务,但是貌似都因为种种情况的出现,而没有正儿八经完成,我想着主要原因是目标不够明确,注意力不够聚焦造成。
之前制定的目标都太笼统了,比如今天要完成xxx,没有具体写多少工作量,这就会让大脑无形中对这些内容产生抗拒。
过于笼统的任务,不利于大脑的接受和认知。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提高自己完成目标的专注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每天要做的目标和任务,非常清晰化的量化。
只有量化后的目标,才有执行下去的动力和方向。
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的注意力不够聚焦,很容易被一些杂事带跑偏。比如正在读书或者写作,但是后面看到一个新闻或者遇到了一个卡壳,就开始转向闲聊,这样一来思路被打断了,同时闲聊的快感也会补偿过来,从而让自己进一步拖累目标。
这是什么原因?
还是没有掌握好的工具去改善自己的状态和时间精力。针对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进行主题阅读,搞懂这个领域的各种原因和方法,找到可以训练和应对的内容,才能为接下来的专注打一个基础。
如果不能有效改善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就永远无法专注于一些重要的事,那么提升效率,也就变得很渺茫。
昨天自己在日课中分析过,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框架,从输入到思考到输出的逻辑闭环。
什么是学习框架?
就是一个可以让你学习和思考能套用的模板和工具,能让你高效率提升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武器。
搭建学习体系知识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自己到底需求是什么。
古典老师说过,体系的顶端是问题,只有先有了问题,才能针对问题制定一系列解决措施,也才能针对这些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和践行方法论。
所以,搭建体系时,一定要注意先找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这个很关键。
为什么要搭建学习体系和框架?
我自己平常的学习场景是碎片式较多,而过多的碎片化信息很容易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切的粉碎,但是你又无法避免这种情况,那么找到一个很好的武器来应对,就显得格外必要。
而搭建学习体系和框架,很显然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因为自己的学习框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每天接触的碎片化信息无非就是这些框架体系内的一个小分支而已,那么就完全可以把每天接触到的各种碎片化信息统一整理,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做到颗粒归仓。
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之间产生关联,产生联动。也才能让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织成网络。
怎么去搭建学习框架呢?
我研究这个问题很久了,也知道了一些大概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目前主要是缺少时间和行动。
以前见过的很多搭建体系法,很多都是需要在建立了大量笔记的前提下来进行,如果本身笔记量很少,是不容易建立这种体系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搞这个模式本身,可能并不能很快把知识真正内化。
搭建学习框架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学习知识更快,可以更快更好地建立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所以,通过功利性的学习,来完成这个框架,是比较高效率的方式,可以让你马上就用起来,而且可以很快进行迁移。
自己习惯用有道云和印象笔记做内容写作和存储,用flomo做碎片化记录,这些工具可能都不是很完善完美解决一些问题,只能搭配使用。
当然,也需要去借鉴和学习其他牛人的优秀做法和思路。重点是学习他们的搭建逻辑,然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程度的删改和迭代,切忌生搬硬套。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管理不到位、精力管理不到位、知识框架搭建不到位等问题。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研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行动。
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搭建学习框架、读书学习等方面,本身就需要大量刻意练习,而所谓刻意练习并不是常规重复练习,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练习,即分解出自己的薄弱点,针对这个薄弱点来加强重复。
比如,自己时间管理不好,总是出现任务完成不了,状态拖延等情况。
那么就需要先把相应时间管理工具找出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策略和行动包,通过反复实践和践行,通过戴明环法,不断实践、反馈调整,进而完善改变自己的实际状态。
唯有这种努力才是有效的,如果成天做计划,却从来不行动,那真的没什么用,只会徒增资金的焦虑。
这跟自己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改变一样的道理,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行动,永远都是改变状态最有利的武器。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