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一年看过的,第二次阅读是因为在老家养病期间,把带来的书籍都看完了,恰巧在书桌上看到就重读了。
作者是张宏杰,是选择了几个皇帝的执政经历及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描述帝王的不幸及成因。
1、皇帝:最不幸的人
如果从一个“正常的人的发展 ”角度看,皇帝所处的环境及环境塑造出来人格(大部分都有心理疾病),确实不幸。
但作为一个没有权利边界的职位,只要条件允许,人人趋之。成为帝王,受制于帝王的“完美人格”,王朝初期的帝王基本人格完善,在王朝的中后期,大部分帝王都有人格分裂,甚至于变态。生于帝王之家,生活和受教育层面有限,加上王位争夺汹涌,哪有完善人格塑造的环境。
2、嘉庆:滑落曲线
这里了解了,中国人口剧增是因为康熙时施行的赋税和人口宽松政策;清朝衰亡是从乾隆后期的昏庸开始,官僚体系贪腐严重,国家治理基本是半瘫痪状态;嘉庆是无法扭转局面,除了乾隆后期留下的疑难杂症,还有嘉庆个人的原因(当了二十几年的太子,长期处于乾隆皇威下,养成谨慎保守,不敢突破创新,在国家需要改革时缺少魄力,过于平庸了)。
3、光绪:被“帝王教育”败坏的人
感觉光绪一生好惨,作为皇帝,作为慈禧的外甥,从4岁开始直到死亡,一直受到慈禧的控制;执政前,一直在紫禁城接受落后的“完美帝王人格”教育,除了在学问方面得到慈禧的赞扬,其它方面一直不受慈禧待见;再加上幽闭压抑的生活环境,形成恬静、暴躁的双面人格。
执政时,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和中日海战的一意孤行导致最后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两方面的失败到后面被慈禧软禁10年郁郁而终,很大一部分是光绪人格造成的。
4、洪秀全:上帝第二子的前世今生
这章节挺颠覆我的,让我看到了底层人民在获得一定权利后所造就的荒唐局面。底层人士发动的起义,很少能走的长远;他们受限于心胸狭隘、贪图当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谋划。整个政体差不多都是由文盲组成,攻占一个城池后,洪秀全只顾着自己封王授爵、建造宫室、纳妾、订立等级规章,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到被围困了,才知道突围,丢弃城池再攻下另一个城池,继续固守城池;到南京只顾享乐。
靠拜上帝教这种宗教的形式组成的政体,毕竟走不长远;统治者个人的问题,整个团体的等级森严(应该是全世界最严的,有十几个等级),系统紊乱;初期靠宗教可以使团体有凝聚力,后期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考虑人欲、世俗方面的内容,不能只是精神方面的灌输,还是得需要一些实质的激励的。
5、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
此章节通过朱元璋在执政时,乱杀忠臣、严苛的《大明律》、疑心重等行为,和童年的底层生活经历(乞讨、当和尚、十几天中失去4位亲人、被富农地主大户欺压等);得出是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
中国的小农社会造成的社会心理中的囤积心向,朱元璋身上也有体现;这个民族心理问题,只能通过中国实际的办法来解决,相信时间,慢慢的现代化会渐渐地消除的。
6、正德:不愿意做皇帝的人
专制时代后期那么多皇帝出现问题,为啥后期的几个朝代对皇帝的教育引起关注呢?还是过于关注了?
大部分王朝后期帝王的教育都没有好的成果,大多都是沉迷酒色早夭。帝王权利边界、官僚体系的腐化、政治体制的缺陷等等都有影响吧。
幼时正德皇帝天性好动、对那种程序化的教育方式的抵触,缺少父爱母爱,周边由一群太监、乳母等底层人士围绕,自然接触市井文化多,且经常逃出宫墙外,对文治不上心;倒是在武勇方面有所建树,逃出宫后,在边关与蒙古打了一个好战,使后期蒙古入关很少。回京又计划南巡江南,并没有看到如愿的景色,反而沉迷酒色,放荡行为不少,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回京享年30.
7、崇祯后人:末代皇族的命运
历代皇族末代的命运成下滑形式。秦始皇之前,都是贵族社会,暴君夏桀也是被流放,身边还有侍臣;商纣王俩儿子还封侯建邦;战国也很少遭受屠杀;汉刘协禅让曹丕安享54岁;五代中刘裕执政灭了前朝司马家族,开了先例,后世朝代的末代皇族基本的命运都是被灭族。
因朱元璋祖训中对后代皇族子嗣优待政策(不用参与任何职业,凭子嗣的多少享受国家俸禄),这导致明中后期各地宗室为了获得更多的俸禄,拼命生孩子,到明末,朱元璋的后代达到了100多万,有的亲王有一百多个儿子。清末,爱新觉罗后代也就不到3万。
这就导致一个省的税收都供不了王室的消费,给百姓税收太多压力;加上宗室亲王占用了太多的良田、宗室和商人对各个行业的垄断、对地方执政人员的欺压或勾结,日积月累,与底层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到社会动荡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这些宗室,皆遭灭族。甚至到康熙朝找到的75岁的崇祯的儿子朱慈欢也满门抄斩。。
8、永历:生为猎物
作为南明皇帝,被迫当皇帝,生性懦弱,清军攻打到边境,逃跑的主见最强,逃跑路线:湖南衡阳--广西--广东--广西--湖南--广西--云南--缅甸;最后被吴三桂从缅甸找到,在昆明勒死。
大势所趋,加上个人的性格、整体混乱(党争、军阀四起),永历 命运注定悲惨。
9、隋炀帝:被大业压垮
这个应该是被正史黑的最惨的帝王,其功业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科举官员人员更公平、凿运河连通南北经济削弱关陇集团经济控制、建东都洛阳巩固国家统治、灭吐谷浑使青海纳入国家版图);至少对后世读书人和国民造福不少。
对于成长在帝王环境,加上强烈的自尊心、自傲性格,三征高句丽失败后,心态崩了,跑到江都(扬州 )兴建宫室只顾享乐,一蹶不振,最后被卫队勒死。
前期太顺,有雄伟大志,但因人格缺陷,在低谷无法自勉,终将走向末路
10、王莽:从道德模范到乱臣贼子
王莽的印象一直处于初中阶段了解的篡逆的印象。生为外戚一员,父亲早死,幼时一直不受待见,立志克己复礼,吸引上层的注意;在大司马王凤病危,作为子侄专心伺候,得到王太后赏识;后因自己的儿子杀了一个奴仆,王莽坚持让儿子自杀,在礼制社会的声望变得最大;当大司马颁布的利民政策,民选皇帝的呼声越来越高,到摄皇帝,又因一系列符命被推举为皇帝。
作为正统儒生出生,为了恢复周礼,施行均田制的时候触犯了多数西汉皇族贵族的利益,导致多地起义四起,最终在长安未央宫被剁成肉块,后世冠以篡逆之名。
王莽那个时候颁布的政策(均田、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禁止奴隶买卖、国家垄断盐酒冶铁和铸钱、国家贷款给百姓等)算是很超前的了,与现代施行的政策很像,可以说是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改革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