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故事

作者: 大兵小将2016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11:25 被阅读0次

    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

    我们是伞兵,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等号就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他。

    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你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合下,但是又强烈的向上冲动。

    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就还没到最后。

    —约翰·列侬

    什么样的事情最吸引人?未必是最好玩的事,也未必是最重要的事,但它一定是没你不行的事,这就是参与感。1998年,北京市海淀区某民办中学,从建校以来教学质量很差,建校20多年,没出过一个本科生,但2001年,这个学校逆袭了,有一个班不但考出了本科生,还有几个上了重点大学,是什么原因呢?老师用了什么秘籍吗?这得从这个老师早些年的山村支教说起,支教期间,很多学生旷课,有一天,班上17人,旷课有13人,他终于爆发了,来到山上旷课的学生家里,抓到学生时,他问,为什么不来上学?被抓到的学生,回了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后来那个民办中学里,整整一个班学生的命运。这个学生说的是,我旷课,又不耽误你讲课,凭什么抓我?后来这个老师才恍然大悟,以是他回去后,让全班17人都安排了职务,都当上了班干部,有人负责卫生,有人负责纪律等等,让同学们都参与到班级建设,让他们都觉得自己在班里不能少了他,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位老师用同样的方法用在了中学教学上,让这个班出来这所学校的第一批本科生。

    参与感不仅仅是参加,而是没你不行。参与感的层次,选择层,也就是通过发起选择,来制造参与感。协作层,把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最高层次是触动层,把我的故事,变成你的故事,2019年,香港电影院里出现过一则公益广告。广告的内容是“开车不玩手机”,广告场景是画面上车主在开车车窗两边的景物不停的移动,感觉好像自己在开车,车主不时在低头玩手机,这时影院给每个观众发了一条短信,正当人们在低头看手机时,听到影院一声巨响。当人们抬头看时,看到黑屏上出现一行字:开车请勿玩手机,这时影院异常安静,人们都若有所思。

    销售中的共同体原则: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移情认同,感同身受。要让消费者觉得,我跟故事的主角是一类人,我就是他,我们是一个共同体。让我们想想看当一群人围着你推销,都说自己的东西最适合你,你相信谁?你肯定会琢磨,谁看起来跟你最像,最像我的人肯定最了解我,他说这个东西适合我,大概率不会错,比如,在广场上卖保险,最后卖的好的人,往往不是口才最好,或者是精通保险业务的人,而是广场舞跳得最好的人。因为他更深入地打入了广场舞大妈这个共同体,他在这个群体里的说服力就最强。

    2012年伦敦残奥会,有那么一个30秒的广告,名字叫做《只要不缺信念》,这个广告就完美地诠释了“共同体原则”,这个广告很奇怪,30秒钟,他一个画面都没有,只有黑屏,你只能听到背景声—一些来自赛场上的呐喊如“儿子,加油,你一定能行,也有来自观众的加油,哥们,也有解说员的。最后一个弯道冲刺,等等。除了这些,你能听到的就只有自己奔跑的脚步声跟喘气声,看到这你肯定在想,这是什么意思啊,就在你纳闷的时候,在广告结尾,出现了两句字幕“既然我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到这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盲人运动员比赛的现场。刚才我们是以盲人的视觉来感受这场比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si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