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作品,甚至在我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有耳闻。现在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心中有感,愿与君同享。
初读《百年孤独》最真实的感受和很多人一样是有感于其人物关系的复杂,有感于作者重复起名的偏好,但很快我就跳出了这个圈子。像看《红楼梦》时一样,我跳出它的人物关系,直觉告诉我这样不会影响它的精彩。事实上,彼时我已经被小说内容深深吸引。结果证明我大约是对的!
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历程与命运。从第一代人乌尔苏拉与何塞.阿尔卡蒂塞.布恩迪亚开疆扩土创建了马孔多,中间历经了五代人的或兴或衰或成或败,到第七代罗德里戈奥雷里亚诺被蚂蚁吃掉,马孔多这一幻城在飓风中消失、布恩迪亚家族再也不会在大地上重现,横亘了近百年。
小说中最为传奇亦是孤独感体现最明显的人物,我觉得就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全书中最为感触的两个句子皆相关于他,一者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另一个则是人至暮年时的感触“一个幸福的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了一个体面的协定”。他是全书中我最心疼的一个角色。先是与哥哥同谋而最终“被遗弃”,感到最为基本的、委屈的、炙热的寂寞。之后守护蕾梅黛丝与她喜结连理最后却近乎命中注定的失掉了这个有责任感、拥有大方仪表、面对逆境仍有波澜不惊控制力的、生气的美好女子,陷入一种寂寞消极的挫败感。再到无限风光与凶险的征战岁月,令人感叹的与十七个自己从未爱过的女子结合并产生了后续被不断残杀的17个奥雷里亚诺。最后放弃战争与权利走向衰微的晚年……他刚强、拥有预判的能力、拥有洞察力,曾手握重权、英明决策、创出不寻常的事迹、亦做出一番事业。但他这经历大风大浪的不同凡响的一生,在我看来,不是他对抗孤独的把戏。这一切在他且做且毁的小金鱼事业中得到了解释,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上校从来都未曾远离孤独,他曾经以一种呼号的姿态渴求爱情来抵抗孤独,但最终他选择用一种冷漠强硬的态度笨拙地祭奠那个曾经幼小无助中受伤的自己和那早已枯息、昙花一现亲情与爱情。在《百年孤独》中这个人的孤独坦坦荡荡,渗透的却是绝对的绝望。
另一个比较有感触的角色就是乌尔苏拉。她贤良淑德,带有所有优秀母亲共有的勤劳、朴实、热情……。她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不厌其烦地监督着整个家庭的发展,最终已超高年龄在早晨平静的离去。自此,这个家庭彻底乱套,一步步从体面荣耀走向后来的揭不开锅、勉强维持生计的尴尬境地。这个人,是家族力量的真正来源。她的孤独,该是来自于自己弱小的躯干撑起家庭的坚韧辛苦以及对家族缺乏同样有真正创造力的、忠于生命与家族命运的人的无奈于与悲哀。虽然她从未破译羊皮卷,却以女性特有的直觉与敏感把家族中每个人都看得明明白白、透透亮亮……
《百年孤独》用文字进行了跨越了百年的记叙,展现了马孔多的政治、历史、文化等等,映射了拉美的变迁。书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悲哀。诗中的女性形象各异、性格分别,涵盖了女性的勤劳、善良、圣洁、深情、富有生命力、亲和等种种美德,也不可避免的有女性常见的嫉妒、狭隘、怯懦等等。一个个女性在青春的激情与爱情的焰火中恍惚、奋不顾身,最终走向毁灭。而书中的男性却无遗全部都是孤独的,这几乎是一个与这个姓氏共同传承的东西——他们用着相同的名字,经历着相似的青春,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循环着前辈的悲剧。《百年孤独》名副其实,描绘了七代人他们的孤独与悲哀……
一个与马尔克斯紧紧联系的词就是魔幻现实主义,而马尔克斯这部将马尔克斯推向世界观众、使其荣膺荣获“作家中的作家”头衔的伟大作品切切实实地体现了这一点——全书厚重深沉、叙事节奏不急不徐。似是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暗流涌动、异彩纷呈!无论是开篇那句令人心疼的交代还是纸牌的寓言又或是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炼金术,都让全书神秘却有条不紊,使读者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愉悦的阅读体验。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自我倾诉的窗口,也是我打开拉美文学之门的又一块敲门砖。小生不才,不及先生才高万仞,难以窥其堂奥。仅因此文,抒己之怀,但求与诸位切磋砥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