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导演陆川:当你 “拼命搞钱时”,能收获什么?

导演陆川:当你 “拼命搞钱时”,能收获什么?

作者: i董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23:17 被阅读0次

    原文:

    上个月底,有个消息在影视圈很受关注。导演陆川的《749局》,终于宣布杀青。为什么说终于?因为这部电影是2018年开机的,没错,2018年开机,2019年拍摄完第一轮。直到2024年3月,又完成了一部分补拍,才算正式杀青。前前后后一共6年。

    我们之所以说起这个事,倒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毕竟,片子还没上映,好不好不知道。讲这个事主要是因为,导演陆川这6年的经历。至少我个人看完之后挺佩服。而且这段经历,或许能够回答一个更普遍的问题,这就是,当一件事跌到谷底时,应该怎么找到那根救命的绳索?

    为什么说跌到谷底?跟你说说陆川当年的情况。

    首先,风口关了。《749局》是2018年底开拍。这个时间点非常微妙,刚好是影视业的资本寒冬。大量的热钱开始退场。借用陆川的话说,开机之前遍地是热钱,到处是大哥。他乐观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电影是资金到位七八成再开机。而《749局》是资金刚到位30%就开机了。陆川总觉得钱虽然没到,但也正在路上。结果没成想,这些钱全都折在了路上。要知道,《749局》还是个科幻片,是所有片子里最烧钱的类型。陆川还请了好莱坞的团队,像《疯狂的麦克斯》的美术、《星球大战》的摄影、《阿凡达》的视效总监,全都招呼上了,但就在这会儿,资金断了。

    其次,团队没了。要知道,电影拍摄是按天算钱的,只要开机,你就要养活整个剧组。现在资金断了,你总不能让整个团队在这耗着吧?因此,陆川就把当时能缩减的全部缩减,团队从贵的换成便宜点的,宾馆换成100元一天的。总之,只保留剧组的最低开销。

    最后,口碑悬了。陆川最早成名,靠的是《可可西里》之类的文艺片。但后来执导的几部商业片,比如《王的盛宴》《九层妖塔》,口碑都不如之前。而这回的《749局》,从陆川请的团队就能看出来,有那么点赌上职业尊严的架势。借用陆川的原话,电影做不完,对导演来说是个原罪。

    你看,风口关了、团队没了、口碑悬了。这就是陆川当时面临的情况。你觉得算不算谷底?但是,就在6年之后,他居然把这部电影拍完了。

    那么,这6年里,陆川都做了什么呢?前段时间,36氪旗下的《后浪研究所》对陆川做了一场专访。访谈很长,完整内容就不展开了。主要说说,我从中读出的一个感受。

    这就是,你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先把它变成你自己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得亲自把这个事认下。

    就拿陆川来说,拍电影缺钱这个问题无解吗?未必。要知道,按照陆川的身价,只要肯接活,接广告,未必赚不到大把的钱。但为什么迟迟不这么干?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高,就是挑。

    但是,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挑?你要是有创业经验肯定知道,一个人之所以挑三拣四,主要还是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事。借用陆川的话说,过去导演在行业里的角色像代孕,孩子出生之后就跟你没关系了。而陆川的状态发生变化,主要就是从自己投资开始。也就是,自己成立公司,自己掏钱,把《749局》变成了自己的生意。按照韩三平的话说,只有你自己投进去,别人才愿意相信你。

    注意,一旦把这件事变成自己的事,人的心态就变了。

    比如,以前有人找陆川拍广告,他挑三拣四。把电影变成自己的之后,陆川一年拍了十多个广告,圈里人都说陆川抢钱抢疯了。在广告前后的筹备期,陆川就去跟甲方开会。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坐在那给甲方赔笑,这个事以前作为电影导演是不愿意接受的,但现在这种职业性的赔笑他已经很会了。假如搓背能挣跟广告一样多的钱,他也能去搓一下,可惜没那个技能。

    再比如,有朋友劝陆川,说一个电影导演总拍广告,会消耗品牌价值。但是,这是站在旁观视角,一旦你切换到做事的人的视角,看到的就更多是它沉淀下来的价值。比如陆川就说,拍广告锻炼了自己,因为广告的流程化管理很严格。他自己公司的成本管理流程,就是在拍广告的过程中定型的。

    再比如,后来他们意识到拍剧更赚钱,就开始接电视剧。借用陆川的话说,剧集这艘船更大,我们必须上这艘船,一定要冲进去,成为这个行业的野蛮人。当时他的公司还提出一个口号,叫开门办厂,服务行业。注意,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服务行业。

    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状态的变化。在这念一段36氪网友的留言,大概说的是,这事对陆川挺好,他之前的读书人的拧巴孤傲,在这件事里被磨成了胸口的一个勇字。在他这个年纪很重要,是他起飞的铺垫。

    但话说回来,其中的道理复杂吗?电影没钱,肯定要去搞钱。拍广告赚钱,当然要去拍广告。但问题是,过去很多人为什么迟迟不行动?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缺少助推。而从陆川的经历里你能明显感受到,有时候助推这个东西并不深奥。你只要把这件事认下,变成自己的事,行动自然就发生了。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团队里有什么棘手的活儿,突然蹦出个人说,这事我认了,我来。你可能要注意了,这个人没准就是改变整个局面的关键。

    除此之外,陆川还讲到了很多别的。比如,凡事多开口,因为很多帮助就像彩票一样,是随机发生的。你张口的次数越多,中奖概率就越高。

    比如,陆川为电影找了家英国的特效公司,叫Dneg,给《沙丘》做过特效。显然,这样的团队不便宜。当时正好是2020年,陆川跟这个特效公司都比较闲。大家就每周聊一次电影。注意,这个沟通频率,就导致了一组连锁反应。

    首先,给了特效公司信心。本来好多人都觉得《749局》拍不出来了,但因为沟通频繁,特效公司就知道导演一直惦记这个事呢。其次,因为特效公司对这个事有信心,就更愿意加入。因此,聊了一年之后,他们报出的价格就降了一半。最后,基于这个合作和信任,假如你再开口提别的事,成功率就高。陆川就是在沟通了一年后,跟Dneg提出,能不能请他们投点钱。

    这就好比,我开了家饭馆,资金不够,想找大厨投点钱。借用陆川的话说,他自己都觉得无耻。但Dneg居然同意了,以减免制作费的方式投资。

    再比如,这6年里,陆川最没有头绪的时候,选择去读了个商学院。本来是想在同学中拉点投资,但没成想,这几年很多同学也不易。投资虽然没找着,但陆川通过上学,意识到该怎么做生意,做公司,这对他经营自己的公司很重要。你看,这是不是就像那句话说的,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去读书吧。

    说到这,你也许已经发现了,为什么我们常说躬身入局?这个动作的本质,是完成一次视角上的转换。以前关注局限性,现在关注可能性。以前关注自我感受,现在关注解决问题。以前看到的是一块块挡住去路的石头,现在看到的是石头与石头之间那条可能走得通的路。就像前面说的,你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先把它变成你自己的问题。

    启发

    当我们完成一个视角的转换,把他当作是自己的事情时,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时,朝着目标走时,你将不会因小小的阻碍而停止脚步 、焦虑不安 ,而是所有的困难像清水一样流过。找准能走的通的路,继续前行。

    所有过程做的动作,不去考虑它是多少的可笑,不去考虑他人眼光,而是为了达到目的去做你认为可以做成的一切的事情,最终去达到你要达到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演陆川:当你 “拼命搞钱时”,能收获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x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