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的乐趣
——《望岳》《春望》整合教学反思
自从新课标实施后,我开始关注整合教学,上次公开课整合《野望》《饮酒》,感觉效果不错,今天我又将《望岳》和《春望》一起整合。
首先,复习并检测预习,预习内容主要设计课下注解和文本翻译,学生自主讨论,弄清诗意,不会的做标注。
明白了诗意,我和学生一起梳理诗歌的主旨和手法,然后,让学生讨论:都是“望”,有何不同?
这一环节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但时间有些少,讨论不深,幸好我以表格形式列出不同,学生只需要填空分享自己学有所获即可。
有一道问题颇有些争议:”齐鲁青未了”作者的写作角度是近望还是远望?有学生说远望,有学生说近望。于是,我们创设情境,假如你去爬山,怎样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到阴面和阳面?是不是只有到山脚下你才能看得见是明是暗?远望是望不到明和暗两面山的。
据此,学生恍然大悟,这一争议在讨论中最终有了结果。
教学中,还有一处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预习不到位,整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本来想着以导学案的形式强制其完成预习任务,但由于工作量大,要设计导学案,要印导学案……所以,最终预习只要求译文写书上,课堂有些浪费时间。
但诗歌对比阅读教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学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