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房间里的大象》有感

听《房间里的大象》有感

作者: 华姐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6-18 20:37 被阅读0次

    刚看到这个书名时,不知道这个“大象”具体指什么,差点把这头“象”与“象与骑象人”里的“象”混淆了。听完才知道,原来“此象非彼象,象背没有骑象人。”,这是一头大家假装看不见的“象”,来源于一句英语谚语。

    本书的作者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现为罗格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他在认知社会学领域声望卓著,著有《七日周期》、《完美界线》、《时间地图》等,当然我比较孤陋寡闻,这三本书并未读过。

    据说本书是学术界第一本关于“集体沉默”研究的书,分析的内容是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沉默和否认现象,探讨“集体沉默”的产生、发展原因,以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对于那些的负面的集体沉默,作者提出了一些应对和破解的建议。

    所谓“集体性沉默”,指的是面对那些显而易见、无法忽视的事实或真相,所有人全部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在作者看来,这样的一种沉默方式,也可以叫做“合谋性沉默”:就是大家一起谋划的、不约而同的沉默。

    我们知道,大象的特点是体积巨大、行动迟缓——假如房间里真的站着一头大象,那么大家肯定是能看见这个庞然大物的。这里的“大象”,是指那些非常明显的、以至于让我们根本无法忽视的事实和真相。那么房间里的大象指的是:虽然有些事情就明摆在那里,每个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出于各种原因,人们却对这些事绝口不提,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用打岔的方式来顾左右而言他,逃避,或者回避。这种奇怪的场景,就像是明明知道房间里站着一头大象,却假装对其视而不见,甚至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地绕开,生怕碰着它。

    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就是一种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比如:某个相亲节目,男嘉宾一上场,现场24盏灯一瞬间全部灭掉,他只能黯然离场。场上主持人和女嘉宾们纷纷开始分析他为何会失败。有人说他太紧张了,有人说他某个问题回答得不好,七嘴八舌地给出了各种理由,但就是没人肯说出背后真正的原因:他只是一位清洁工。此时,房间里就站着一头大象。

    “集体沉默”现象会助长罪恶,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但是集体沉默的出现却未必是因为这些人缺少道德良知,而是同一个社会的文化习俗、权力结构、人际互动等因素有关。换句话说,在一定条件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集体沉默的帮凶。所以在知道这种情况后,应该通力合作,想方设法把大象拉到聚光灯下。

    集体沉默现象的特征和要素

    先来看看集体沉默现象的特征和要素。集体沉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明明大家都很清楚发生了某件事,却一个字都不愿去提起。比如说,有个邻居老王,住在同一单元的人可能早就知道他们家存在家暴的问题,晚上经常听到他们家里的咆哮、女人的哭泣和哀求声音,但是第二天在电梯里碰见老王,大家更多的选择是相互客气地笑笑——对于女人脸上的淤青,大家一起保持了闭嘴。

    除了“不说”,它还可以“不听”和“不看”。集体沉默包括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说这三方面的含义。明明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相互之间却全部闭口不谈,仿佛没有这件事一样。而且有时安静的什么话都不说,而是大家顾左右而言他,不谈论某件特殊的事。

    二战期间,许多普通德国人其实都知道在集中营里等待犹太人的命运是什么,但他们一直老老实实上班下班,规规矩矩执行上级命令,从来不谈论集中营里发生了什么。德国的这种种族大屠杀,就如同《皇帝的新装》里光着身子的皇帝一样,人们都知道房间里存在一头大象,可所有人却都对此保持沉默。

    集体沉默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集体沉默”这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和发生的呢?

    就个体而言,选择沉默和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二战期间很多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会拒绝同他们的孩子谈论自己曾经遭受的可怕经历,以躲避回忆带来的伤痛。所以有些沉默是出于恐惧。可见,个体沉默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对此进行道德谴责。

    人类的感觉和知觉系统特别奇妙。在看到、听到某个东西和实际上注意到某个东西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在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时,尽管因为离得很近,完全可以把对方的穿着看得清清楚楚,事后却很少有人能说出朋友衣服上的纽扣是什么颜色。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忽略什么,注意什么,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的一种能力。我们慢慢学会从复杂的背景里抽出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东西,并不自觉地对无关紧要的人或物视而不见。至于如何判断什么比较重要、什么无关紧要,则同社会的文化习俗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看到同一个东西时,他们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北京胡同里转悠,外国游客看到的是带有老北京色彩的建筑特色和风土人情,而当地居民则更可能边走边纳闷:街角那个卖烤白薯的小贩今天怎么没来呢?

    在话题选择上,我们也通常会受到自己身边人的影响,与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保持一致。在社会习俗中,我们应该忽略的事物通常以禁忌的形式表达出来,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有一些禁令,明确告诉我们有些事情绝对不许“去看、去听和去说”。而挑战这些禁令的人,会被视为社会的异端,不被社会所容。

    “礼貌性忽视”是一种更温和的社会禁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沉默是为了掩饰尴尬或给对方留面子。比如出于礼貌,在谈话中应该忽视别人的口吃,对那些可能不想让你知道的敏感信息也要非礼勿问。如果有人非常唐突地提到不该谈论的话题,就会被看作情商低,破坏社会默认的规则,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斥。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成为了第一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绝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因为成年人早就习惯于遵守社会习俗,不去关注那些不该关注的事物,不会说出那些不该说出的话。而小孩子还没有学会世故圆滑的人际交往守则,他们对皇帝的尊严和权威并不在意,自然能够轻易说出真相。

    “集体性沉默”同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有关。权力在社会中的分配,是永远不均匀的。比如在上级面前,肯定有很多话都不好说出口,不得不保持沉默。《皇帝的新衣》中的疯狂举动,由手握大权的皇帝来做,臣民们只能纷纷恭维那件并不存在的衣服,这就是因“权力”导致“集体沉默”的表现。

    权力可以控制人们的关注范围。越是有权力的人,所得知的机密信息就越多,对信息传递的控制也越高。权力还可以控制人们的表达范围。权力能够决定哪些东西可以说,哪些东西不能说,并用强制的方式防止信息进一步流通。就像我们常常能听到领导对下级说:“不要谈论那件事。”

    “集体性沉默”同人际互动有关。集体沉默之所以被作者称为合谋性沉默,就在于它具有合作的特征。这种沉默涉及的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一起去回避或共同否认某件事。正是“你们不说、我们也不问”的共同努力,才构成了沉默的“合谋”。

    而且心理学规律表明,周围“沉默的旁观者”越多,就越倾向于加入这只沉默的大军。曾经有新闻报道,整整一节地铁车厢的人,在面对两个小混混行凶时,都默不作声,目睹悲剧发生。大家的集体沉默强化了这种“事情没那么严重”的判断,每个人的沉默对他人来说都是一种支持,于是形成了沉默的恶性循环,阻止了任何可能采取的积极行动。这就是典型的社会互动,对集体沉默的影响。

    集体沉默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这种集体沉默,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样后果?事实表明,除了少数因为“礼貌性忽视”所形成的沉默,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交上的得体行为外,大多数集体沉默都只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利益,会给未来埋下问题的种子。

    比如,沉默会给个体带来认知方面的困扰。因为拒绝面对事实,本质上就是欺骗,会扭曲人们对现实的感受。而如果一个人的感官经历得不到确凿证据的支持,他可能会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官,并开始怀疑这个自己看到、听到、触摸到和记忆中的世界。这种感受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甚至成为恐惧的来源。

    再比如,沉默会使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缺少信任,互相提防。明明是大家都经历或都知道的事情,却要故意当它不存在,明明内心深处充满了千言万语,却要把谈话范围限定在一个沉闷却安全的领域。我们经历的集体沉默越多,就越感到孤独,越觉得周围的家人和朋友是那么陌生,与人交往也变得疲惫不堪。很可能不仅仅是某个禁忌的话题,任何想法都不愿同别人分享。

    再比如,沉默会助长罪恶,导致社会的道德崩坏。沉默和保密是坏人的武器。这种对暴行或丑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沉默行为,是对罪恶的鼓励和纵容,会引发更大的罪恶,并逐渐瓦解人们的道德感,摧毁社会稳定的根基。

    政治理论家奥尔福德说:“最有效瓦解道德行为准则的方式,就是不讨论,而且不讨论这种不讨论。”可见“集体性沉默”的危害之大。

    同时这种沉默,还会自我繁衍。假装看不到大象的时间越长,大象在脑海中就变得越大,就越不敢说出它的存在。同理,保持沉默的时间越长,沉默便越不容易被打破,社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这样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有效打破这种集体沉默

    首先,要打破沉默,必须公开承认大象的存在,把人们一直心知肚明的事情摆上台面,让它进入街谈巷议,成为大家交流的话题。把“大象”说出来、写出来或者用行动彰显出来。

    其次,打破沉默需要从“背景”中把大象拖出来,给它打上聚光灯,增加它的可见度。要“打开天窗说亮话”,清清楚楚地指出大象的存在。当然,如果再加上一点幽默感就更好了,沉默将在会心一笑中被打破。

    最后,打破沉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通力合作。第一个勇于指出房间里的大象的人,只是开启了说出真相的第一步,其他人必须紧随其后,才能真正结束沉默的合谋。利用团体的力量可以打破沉默,如果打破沉默的人越来越多,并在人数上逐渐占据优势,那么,承认大象存在的压力就会超过否认它的压力,最终使形势发生逆转。比如在《皇帝的新装》里,小男孩是第一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但更重要的是父亲支持了他,周围的人也纷纷表示赞同,最后整个大街上的人都叫喊起来,“皇帝的新衣”这头大象才会轰然倒下。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个打破集体沉默的勇敢者,人们的反应通常大不相同。有人呼应,有人继续沉默,也有人试图转移话题,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开,更有人会气急败坏地宣称打破沉默之人居心险恶,是社会公敌。总体而言,打破沉默者会成为很多人仇恨的对象,并因此受到挖苦、羞辱和孤立。

    可即便如此,我想如果遇到这样事,还是应该鼓起勇气,拒绝做鸵鸟。否认真相也许可以暂时不用想起某些不愉快的事,却并不能让这些事情烟消云散,反而是引向更不好的结果。

    我在**公司时,因为一个隐藏了两年多的众所周知的“房间里的大象”,就尝试着做了一次“安徒生童话故事里的小男孩”。可惜并未得到大多数人明面上的支持,所以被“打击、孤立和抛弃”。事到如今我也并不后悔,因为那头活生生的“大象”仍然还在那里,它会越长越大,直到冲破屋顶,挤破房屋,屋子轰然倒塌时就悔之晚矣。

    希望我们都能战胜心中的软弱与畏惧,高声说出事实真相。周围的人应该通力合作,形成一股合力,而一旦开始承认大象的存在,它就会神奇地缩小,最终被赶出房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房间里的大象》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zf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