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6月28日,英国BBC推出了一部名为《日本之耻》的纪录片,以一位因公开提起诉讼强奸案,而在日本引起强烈讨论关于伊藤诗织的全纪录。
而从2017年开始的“Me Too运动”也让大众对性侵这个话题给于了更多关注,前段时间刷屏朋友圈的“媒体人章文性侵案”让人毛骨悚然。
这也再一次让我们反思:性侵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017年,29岁的日本记者伊藤诗织对48岁的传记记者山口敬之(首相安倍晋三好友)提起强奸诉讼。在第一次前往出庭的路上,几位大妈认出了她:“这就是那个被强奸的女孩。”并对诗织的行为表示支持。
对于诗织的勇气让人由衷地钦佩,从她开始“被强奸的女孩”不再是一个耻辱。
男人物化女性,这是男人的耻辱。
女性周围人默许罪恶的发生,这是所有人的耻辱。
2015年,25岁的诗织在勤工俭学时期认识了山口敬之,作为行业的前辈,山口以自己绝对的权威在诗织面前夸耀着自己。在之后的一次工作聚餐完后,山口带诗织去了酒馆,并给诗织喝了很多酒。
之后带着已经喝醉的诗织去了他住的酒店,在这个过程中诗织多次要求离开,但都遭到了山口的阻挠。事情发生之后,山口拒不承认,认为那并不能算是强奸。而诗织的控诉之路也由此开始。
当我们把日本和性这两个词联系起来之后就会发现,在日本对待性的态度与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同的,尽管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在这个问题上却让整个社会陷入到一种扭曲的理解中。
英国的强奸指控数是日本的五十倍,很多人就认为“这表明日本女性更安全”,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由于日本女性过于恐惧不敢说出真相。“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文化和环境让日本女性如此恐惧呢?
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强奸法的修订却是1907年的事了,超过百年没有变化。这的确很让人难以想象,拿一百年前的法律在现代社会去约束。在日本“人们认为针对女性的暴力并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到2017年日本法定关于强奸的最低刑期甚至短于盗窃罪。
“忘记吧”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往往受害者还会被告知是自己的错,这让人难以想象。
在日本的法律中,明文规定,“除非是陌生人对你进行攻击,你予以反击并在过程中受伤,否则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在这里面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陌生人,如果两个人认识,那就不可能是强奸了。第二,你必须予以反击,法官希望受害者能证明她们有拒绝的反应,没有就是同意。但是在现实中,当女性收到迫害时往往因过度惊吓而呼吸困难,身体会僵住,根本没办法采取反抗。
而山口自己甚至在电视访谈节目里否认整件事,他自己说因为诗织喝了太多酒,没法回家,他又不能把她留在车站,所以他别无选择,只得如此。而旁边的人还附和道“你处理得很好。”
在日本男人是把物化了的,大量的色情读物、杂志就与日用品摆在一起,而男性的性教育就来源于此。在日本的情色作品中,女性表示拒绝,男性就对其加以强迫,之后她发现自己喜欢这样。所以在日本,“拒绝就是同意。”
而更多的大众则认为女性不应该对此有抗议,当诗织被强奸后她联系了在东京的强奸救助中心,可对方却要求她必须本人亲自过来才能提供服务,否则无法受理。案发两年后诗织来到救助中心,普通简单的环境,专业设备什么的也没有,她们能提供的是疏导情绪和休息,以及检查的指南。救助中心每年会收到6000个电话,但只有100个人亲自过来求助服务,更多的人选择了隐忍和沉默。
如果想要在第一时间检测是否被强奸,必须去警局报案,只有警局才有强奸检测工具,而在日本只有8%的女性警察,而真正面对这些受害者的都是男性,这是很多受害者在案发之初所不能接受的。
诗织在案发五天后报了警,受理的就是三名男性警察,他们把诗织带到一个房间里面,用一个人偶去重现侵犯的经过。
“我需要躺在一块软绵绵的蓝垫子上,随后他们拿来一具与真人体积相当的人偶,他们把人偶放到我身上开始摆弄它,边照相边问我,是这样吗?”
这样的行为对于受害者来说无疑相当于“二次强奸”对于她们的心理将造成很大创伤。
之后警局拿到了酒店监控视频、诗织衣物上的DNA、以及相关证词,同时还有对山口的逮捕令。可就在他们赶往机场的路上,接到高级长官的电话,要求他们不能逮捕山口。后案件移交给了东京都警局,警局以证据不足为由,宣告无法起诉。
这一切的事实让诗织感到作呕,她无法理解那些人的缄默,她觉得”她并没有做错什么。”
因此在2017年5月7日,她决定把整件事情公之于众,她召开新闻发布会,直面公众,她要对山口提起上诉。
这样的做法在日本社会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对此的看法让人心寒不已。
在日本的文化中会比较倾向掩盖不光彩的事情,太过于羞耻的事是不能公开的,是属于个人隐私。而诗织公开自己的隐私让他们难以理解。他们在网上诋毁诗织和她的家人,并在网上曝光诗织的家人。
而政府的某些官员甚至说“女性在社会和职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必须学会以一种很妥当的方式拒绝。”很妥当的拒绝是一种什么样的拒绝?真不敢想象这是他们能说出来的话。
诗织住的附近每天都会有人监视,她甚至买来了检测器,以此来检查家里是否有监听设备。看到这令人心疼,这个社会在以这样一种方式对待一个女孩,让她已经失去了安全感,让她每天都很累。
诗织的上诉申请被驳回,再一次对日本的法律很失望。而山口却举行了重新返回工作的庆祝,对于他而言从来就不曾失去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人的说法“怀疑裁决的公正性就是对日本司法体制的侮辱,”真正侮辱司法体制的就是它本身的不公正性。
之后有大学邀请诗织做演讲,在演讲中诗织想要告诉这些年轻人什么是性侵,以及面对性侵应该有的态度。在演讲后的交流上几位学生聊了自己的对性侵的理解。让人不敢想象的,在日本社会中人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这是性侵,她们觉得这很普遍和随意,谁也不会在意到底发生了什么。
诗织决定对山口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必须出席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她必须面对山口,这也让她很为难,但她依旧要继续下去。
2017年10月好莱坞“Me Too"运动席卷欧美,但是日本却很沉默。这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日本的女性对此的恐惧心理。
诗织陆续收到很多人的邮件,在这些邮件中有太多受害者诉说了她们的故事,当诗织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反抗呢?她们的回答是“面对那段经历,她们害怕被回忆,只想要忘记这些。”这就是受害者普遍的心理。
世界标准是20万就要设立一家救助中心,应该设立635家,但实际只有41家,投入了100万英镑,而人口只有日本一半人口的英国投入却是日本的40倍。
国外媒体的报道让这件事越来越升温,参议员向首相安倍晋三发问,他的回答是“我的位置使我不能对特定案件作出评价。”
诗织的行为对于日本来说是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在110年后日本修订了相关法律。将性侵的刑期从三年提高到五年。
纪录片的最后诗织收到了很多来自”爱知“民间团体的卡片,在卡片上她们写了很多鼓励的话,“你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在同一战线”等等,这些贴心的卡片给了诗织力量和温暖。
2017年12月,诗织再次出发去诉讼山口,与半年前的截然不同,半年前遇到的树叶还是绿色的,而现在已经全是金黄色的,但这次诗织不再恐惧和害怕,她要继续下去,不管结局如何总比缄默要好。
这部纪录片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揭示了一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性侵或强奸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怎样才算强奸,这只是骚扰吧?每一个人对这种行为的缄默,让这些人今天敢摸你一下,明天就敢做更过分的事。
这不仅仅要求立法上严格对待,更是每个人心里对性侵事件发生后的态度,人们总是习惯被媒体被流言所左右,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对事件当事人的揣摩,我们为什么就看不到受害者的无助呢。《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这样一句话“强奸不是强奸犯一个人完成的,是整个社会一同完成的。”
东亚的国家,没有经历过六十年代席卷欧美的民权和女权运动以及嬉皮士、反战等,虽然经济上可能会赶超上去,但在文化上还是需要经历一些变革的,这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改造,更是对旧有认知的升级,这是必经之路,不可避免。
因此,《日本之耻》所折射的大众缄默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旧有观念在现代社会所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性侵,这样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太多。同样也不仅仅是日本,我国、印度、韩国等东亚国家,在这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