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在《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说:“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忙碌到感动自己,然而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所以坚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
反之,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按照他的说法,一个人记录并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是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有想法,记录下来,形成观点,再分享出去,参与感与分享带来的乐趣,会促使人采取更多的行动。
我们读书、学习、运动,这些都是很好的习惯,他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自己也觉得这些很好,但这些有局限性,这些习惯是内部循环,缺少外部的评价和互动,人就容易陷入自己内部圈子的自嗨中。
把自己学习到、收获的东西,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去,无形中就会带给他人价值,也就是参与到社会价值体系中。
以我跳绳为例,我至今在朋友圈打卡跳绳已经有337天,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受我影响,开始运动起来,有不少人向我提问,也有人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放屁,没啥用处,不如搞钱。
那些看了我打卡的人,并因此受到激励,开始运动之路,我觉得很好,但我不觉得我有多大魅力,一个人想运动,是因为他心里就有这个种子,只是看到我的信息,被激发了。
这也是打卡的一个好处,可以激励别人。
对于提问的人,他们的问题很有趣。
有人问能不能减肥?
有人问怎样跳?
有人问一天跳多少?
有人问能不能练肌肉?
还有人问能不能壮阳?
通过这些问题,我才知道,原来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关注点是不同的,我尽可能回答这些问题。
有些问题不好回答,我只能告诉对方,运动可以改善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提升了,其他方面也会相应提升。
对于说我做这回事放屁的人,我直接拉黑了他的朋友圈,眼不见为净,也不用回复那么多。
你能对外的保持输出东西,就会无形中影响到一些人,可能带来积极的反馈,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反馈。这些反馈,都可以帮你从另外角度了解你做的事情。
以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梨子,大家吃掉就没了。你分享一个观念给我,我分享一个观念给你,我们各自都有两个观念。
分享有时候带来的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