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余额已用光,请回去工作
哎呀,终于能够回去上班了
众所周知,嘿小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班了,一想到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整个人都感觉好嗨哦!!
这一个春节整整七天不让嘿小鼬工作
对嘿小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灵魂上的折磨
回到公司的感觉,简直太幸福啦!!!
还好每年只有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
要不嘿小鼬就哭唧唧
老板,这样。。。可以了么?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要聊聊的正是古代人们的工作和放假,看看是古人更勤劳还是我们更苦逼?
在古代中国,是没有“星期天”概念的,但休息日一直存在,而且,中国古人享受休假的历史还比较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休假制度。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或洗沐,从字面就能明白这是让回家洗澡去,过去没有水龙头热水器,所以很多古人都不讲卫生。想想这么一大群虱子跳蚤爬满身的大臣们在皇帝面前乌压压站一片,那空气质量啊。。。所以个人卫生很重要。
西汉《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就是做五休一制度。每隔五天,必须回家从里到外洗的香喷喷的再来上班。
到了唐朝,估计李唐的皇帝们不爱洗澡,就把这周假的时间改为十日一休,称为“旬假”,旬假每月上、中、下三旬各休一日。
都感觉世界崩塌了好吗?
还连上10天,简直不能忍!
别着急,因为表面看上去劳累程度直线上升,其实却是完全相反,因为在旬假之外还有节日。
唐朝规定:春节和冬至各放七天假,寒食、清明连放四天,夏至、腊八各休三天,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各休一天等等。
也有很多假期是特设的,皇帝、皇后的生辰、忌日也有假期,老子的诞辰、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都先后被定为法定假日。还有根据季节的变化,唐朝在五月夏收时给官员“田假”十五天,九月时天气转冷时给十五天“授衣假”。
以上这些放假都算是“公假”每个官员共同享受。
唐朝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春节期间按单双号上朝、休假,于是春节期间就会出现这样奇特的现象:
官员们大年三十放假,大年初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上班…
再然后,到了宋朝。宋朝基本上继承了唐朝的休假制度,但是也有细微的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冲着“怎样使大宋官员幸福感爆棚”去的!
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假期如下:
三个7天黄金周:
元旦(指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7日。
三个“小黄金周”:
上元、夏至、中元各放3天。
每月例行假期3天。
逢节日必休,逢节气必休!
算下来全年公假日76天,加上“旬休”36天,就有112天!!
更任性的是,儿子要行冠礼(成年礼)放假!三天!儿女办喜事啦,放假!九天!另外父母在外地的每隔三五年,就有十五到一个月的省亲假!
宋朝还把休假上升到礼制的高度,官员们不休假会被训斥,因为不休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要休假回家多陪陪家人。
幸福总是短暂的,到了元明清,这些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工作!懒癌是病,得治啊。
所以“旬假”的频率不变,但各类公共假日急剧减少,原来的“黄金周”一律被缩减到两天,或者只放一天假。盘算下来,全年公共假日加上旬假,只有52天。和宋朝一比,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送走了蒙古王朝,万万想不到的是,等来的却是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估计是个摩羯座工作狂。明代假期更加少得可怜。
难怪人们把朱元璋画成这样
明代将大部分的传统假期都取消,只有春节、冬至、元宵三节休假,春节放五天,冬至放三天,元宵放十天。
假少了不说,这些假期多集中在冬季,以往春夏秋冬都有假的格局被完全打破。让官员更加欲哭无泪的是,例行假日“旬假”调整为一月一休。
古籍描述明代官员的办公日常为:“每日侵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戴星而出,戴星而入”。
然后到了我国历史超级IP清朝。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传统,但是做的更绝。它把元旦、冬至和元宵的假期合在一起,这段时间称为“封印”。
至于哪一天开始放假,哪一天开始上班,钦天监说了算。除了这个类似于冬眠的假期之外不再设其他假期。
后期大清皇帝受到西方影响,每星期休假一天,清朝政府的员工基本上实现了星期天公休的制度。
看完古代的休假制度,貌似也只有唐宋能让我们羡慕一下了。最后温馨提醒大家,别痴心妄想穿越了,还是打起精神,迎接新一年的美好工作吧!!
关注嘿呦旅行
不仅有很多历史小故事
还有更多旅游方面的小贴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