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个“美国梦”的示范样本——读彼得•彼得森自传

一个“美国梦”的示范样本——读彼得•彼得森自传

作者: 太师府伴读小书童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21:01 被阅读126次
    封面
    本书是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自传。彼得森是一位真正的“巨人”,他是投资银行家、政治家、美联储官员、反对财政赤字的公众人士、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创始人。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尼市的他,8岁时就在父亲希腊餐馆的收银台前帮工,大学毕业后25岁的他就做了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Facts公司的副总裁,后接受尼克松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被誉为“尼克松政府经济领域的基辛格”,之后转任商务部长,再之后又在危难时刻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解救了雷曼兄弟,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后来他以4个人和40万美元创建了黑石公司,并把它发展成为私募巨头。

    彼得森的人生无疑是“美国梦”的典范。作为希腊裔移民后代、一个除了自身品质外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先是从广告业跳到陌生的电影设备制造业,后来又转而投身政界,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商务部长,再后来进入商界,并在华尔街绽放,打造了一个商业奇迹。让我们跟随他的回忆,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达成这些成就的。

    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1943年,年轻的彼得森从家乡小镇出发,到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做工程师的料:
    “我只知道我需要找一片领域,在那儿我可以把自己的数学才能应用到人际关系或商业情境中,而不是浪费在物体构造和机械装置上。”
    而相应的,他那出众的'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早有体现。比如对于如何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他有着自己的诀窍: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人们在谈论他们喜欢的话题时,动作会格外丰富,声音也会充满激情。换句话说,我不仅听教授授课内容的表面意思,还听其中的弦外之音,并用课堂笔记本记下教授们的弦外之音。考试快来临的时候,我会看着自己的这些笔记,想着教授当时强调的语段,然后仔细阅读这些段落,直到记住为止。不管试卷上的问题如何,我都会想办法把能激起教授热情的那些要点写出来。其实,我无非就是在奉承他们。我知道这有点儿不厚道,但这些行为每次都能为我带来A或是A+。在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仅帮我荣登优秀生光荣榜,还让我学会倾听和观察别人,这些后来对我早期的职业生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投身广告业

    毕业后,彼得森短暂的做了一段零售推销员,之后便投身于广告业。同时,他在工作之余完成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MBA夜校课程,并在拿到MBA学位的一年后,当上了该校营销学的副教授。彼得森认为:“我觉得商学院之所以找我任教,除了我的论文和好成绩之外,还因为我的工作得到了一些人的注意。我并不满足于懂得某样知识,我喜欢把知道的东西写下来,甚至是教给别人。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可我已经累积了很多人脉,大多是我做调查时合作过的人,这让我的世界不只局限于一间小小的芝加哥市场调查公司。”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在说服艾森豪威尔参加总统竞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认识了摄影器材制造公司贝灵巧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克(彼得森在人生各个阶段内参与了多个经济政治组织,这些“业余”活动也给了他职业生涯很大的帮助),他们间还有一个共同点: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查克也是自那里毕业的,而且还是商学院的董事,他对彼得森在学院里的营销课教学有所耳闻。
    在对就职的广告公司总裁的种种做法心生不满后,彼得森决定离开了广告业,而查克也发来了邀请,于是,彼得森加入了身处制造业的贝灵巧公司。

    贝灵巧公司任内的挣扎

    彼时,传统摄影器材制造行业正逐渐受到日本企业和新兴电子产品的双重打击。彼得森领导下的贝灵巧虽能竭力维持每年的利润增长局面,使股票价格处在高位,但从长远来看,核心的摄影器械生意的衰退和来自国外的残酷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意味着节省开支的措施或效率增益并不能维持公司的发展,必须开发其他相互补足的领域,进行多样化经营。
    虽然有诸多努力,但实际上贝灵巧公司的衰落趋势仍在延续,而彼得森在行业和公司彻底没落之前,选择了前往华盛顿出任公职。对于在贝灵巧工作期间的评价,彼得森也比较中肯,他总结道:“只看数字,人们可能会认为我那8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我的任期内,公司销售量翻了一番,收入翻了两番,但实际上情况却复杂得多。在努力推进成本控制方面我给自己打A;在行业快速衰退的大环境下,我通过引进新产品来保持市场份额和利润,这方面我也给自己打A;但在把握公司未来方面我只能给自己打C。我没能引导贝灵巧进入一个未来的电子世界:摄像机、录像机等。”
    在贝灵巧任职期间,彼得森积累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第一手经验,因为“仅仅是研究来自日本摄影器材制造商的竞争,就让我清楚地了解了国际贸易、汇率和生产规范的一些知识。”
    同一时期,彼得森被选入华盛顿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布鲁金斯学院理事会(这是他的又一项“业余”活动),从国内外安全政策到社会经济政策,在该理事会都能接触到。
    这一系列的经历,可能是为何尼克松政府会发出邀请的原因。

    华盛顿短暂的公职生涯

    入职华盛顿后,彼得森先后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商务部长,并曾作为经济谈判代表前往苏联,但政治上的原因使得他在尼克松第二个任期开始时便被“清洗”出内阁。
    彼得森总结:“在尼克松政府任职,我得到了一些独特的经历,也建立了一些美好长久的国际友谊。它们为我后来在生意上和大型非营利组织的机遇铺垫了基石。虽然华盛顿的日子风起云涌,但如果没有在那儿待过30个月,后来的生意和非营利组织活动也都是无法成功的。”
    这里要特殊提到的,也是对后来黑石的成功起到很大作用的,是彼得森和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间形成的良好关系。

    雷曼公司的10年

    从华盛顿归来,彼得森把目光投向了华尔街,之所以选择华尔街,彼得森说:“那时候,我清楚地认识到真正赚大钱的是那些投资者和企业主,而不是诸如律师、咨询师和金融顾问等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体力按小时或项目收取工资的人。同样,我知道我不想把我的商业精力投入到仅仅一两个工业领域。而且很明显,有些单位需要我这样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人。”
    “虽然我没有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但是华尔街流行的一句老话就是:只要掌握二年级的数学,就能在华尔街工作。我认为我有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再说华尔街有很多人操作诸如红利换取可兑换的信用债券等交易细节,我不需要再学习这些。我有公司运作经验,还有许多公司的人脉关系,还有就是在华盛顿任职期间所积累的国际经验。”
    以彼得森的经历,取得一个或多个顾问的职位是轻而易举的,但彼得森认为:“虽然我在金融、公司兼并与资产收购方面还算得上是个高参。不过,你的建议别人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对我来说,要想真正赢得财富和真正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必须拥有、构建和发展企业。你每日的决策能够积累成企业的精神,渐成气势。你可以亲眼目睹自己的一个想法化为有形之物,成为现实的存在。资本收益的税率与劳动收入的税率间差距很大,因而投资企业的风险还得到了减免纳税的奖励。”

    此时的雷曼恰逢危机,其内部派系间的争斗使得他们需要一名“外来者”进行协调,彼得森便成为他们的选择,获得了CEO的职位。到任后,他利用自己的优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扩大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业务似乎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举措,我开始向这个方向加大推进力度。要将客户从其传统的证券包销银行那里挖出来是很困难的,但我与许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我认为这种关系有助于雷曼兄弟公司在企业并购业务领域的发展,雷曼兄弟公司在这项业务中的角色是咨询和提供资金。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将转向擅长的领域,放弃表现不佳或需要巨额资本的业务。我不想涉足我们不具备优势的领域。”
    彼得森的确成功的挽救了危机中的雷曼,而在总结自己在雷曼获得成功的原因时,彼得森说:“我曾认真研究过亨利·基辛格和前世界银行总裁詹姆斯·沃尔芬森这样真正神通广大的人物。到目前为止,他们手里握有大量重要客户的咨询业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固然是他们所提供的咨询和建议极有价值,但我认为他们取得成功还另有原因,那就是他们曾居于显赫的公务员职位并在这些位置上获得了全球性的名声,潜在客户会为能与亨利和吉姆这样地位和素质的人联系在一起而感到十分开心。我确实认为我在政府任职时的地位、我的公共服务经历和我在非营利性机构的工作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但我还不足以被称为一个神通广大之人。我不会假装有亨利或吉姆那样摇滚明星般的地位。
    谈到高层人士,在这里我要补充我在麦肯公司开发新业务时得到的一点教训:潜在客户主要关心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业务问题。我在计划开展一项新的业务,对一家企业登门拜访之前,一般都会事先预习大量功课,并针对该企业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事先拟定好各项分析报告和建议书
    某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打打高尔夫球、唱唱歌、跳跳舞就能达成交易,他们以自己特有的魅力、独到的方式开展新的业务。我的结论是,这种方式不是我的比较优势。”
    雷曼公司逐渐进入佳境,但几年后,他却被后来上位的联合CEO格吕克斯曼成功“逼宫”,被迫离开雷曼。

    创立黑石集团

    离开雷曼后不久,彼得森和雷曼时期的手下史蒂夫.施瓦茨曼共同创立了黑石。
    对于黑石的发展方向,比如是否让黑石成为全方位服务的企业,进入证券承销、股票研究和证券交易领域。彼得森说道:“亚当·斯密认为,商业的成功在于把重点放在你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上。或者正如他所说的:发挥你的‘比较优势’。长久以来,这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华尔街不乏优质且能力出众的综合性服务公司。若尝试这些业务,我们将面临来自资本充足、服务专业的公司的激烈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史蒂夫和我在这些领域都不是专家,我们的资本也不充足。在这方面,我们有的只是‘比较劣势’。我们决定听从亚当·斯密重要的至理名言。”
    经过了接近两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艰苦开创期后,黑石集团逐渐走上发展轨道,他们依赖的“比较优势”就是他们自己独特的人脉。
    而黑石集团早期最大的咨询客户,便是索尼公司。施瓦茨曼认识该公司在美国总部的高级主管米奇·舒尔霍夫,而彼得森在华盛顿从政期间和索尼的创始人兼CEO盛田昭夫之间有着长期而密切的私人友谊。以协助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公司为代表,黑石成立早期的交易使得它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逐渐壮大”。到1989年,它已成为日美并购业界的一位领跑者。
    对于大趋势在黑石早期成功中的贡献,彼得森也十分坦诚的说道:“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条件是那么有利于私募股权资金,以至于在精明的计算之后,如果没有成功的话就显得太无能了。90年代,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低利率使得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实现拨款偿付债款。而且当时私募股权基金的竞争远不像今天这么激烈。最后,同时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20世纪90年代市盈率大幅上升。90年代初,标准普尔500强公司平均收益率是其净收益的15.1倍。到1999年,这个倍数翻了一番,达到了33.8,这就意味着,在没有任何业务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出售同一家公司,但价格差不多是1990年的两倍。”
    在此后,黑石通过拓展业务、进军地产界等手段发展壮大,并最终于2007年成功上市,使彼得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
    截止到这里,彼得森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便交代完毕了。

    一点刻薄的评价

    结合网友们的书评,用稍显刻薄的话来做总结一下彼得森的职业生涯:
    彼得森个人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职业生涯在各个岗位间跳转,大部分时候可以说是胜任的,但很多时候难说是出色的。从最粗略的印象来看,他更擅长在顺势时候作个安乐王爷,而逆势时便用他那十分辉煌的简历和人脉找到下家。在走下坡路的贝灵巧公司里,他指明是船的问题,在雷曼时的乘势发展,他又将功劳归于自己。假设采访一下他的合伙人们真实的心声,包括尼克松以及彼得森在各个公司内的继任者们,可能或多或少会看到不同的评价。领导们都说在我任内取得某某进展,做出了某某成绩,但是因为决策者的表现在本质上就很难评估和量化,很多时候是领着大家走还是被大家推着走都很难讲。比如彼得森在雷曼取得的业绩,就有可疑的地方:如果他真的成绩卓著,为何不被认可,以至于董事会最终会支持手下的逼宫?
    人各有其能,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位置,彼得森也是到职涯的末期才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撮合交易。他擅长交际,虽然政治生涯不尽成功,但是积累的人脉使黑石的早期大放光彩。早期黑石的成功十分依赖于它作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中间商作用,这跟他在政府时候鄙视的哈默没有区别,同样的企业/标的给日本人就要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耍无赖(那个年代日本人才是人傻钱多的代表)。

    另一方面,亿万富翁的生活,也有我们常人无法体会的苦处。
    根据彼得森的描述,在雷曼时期,每天他基本是这样度过的(亿万富翁们好像都这样子?):
    “早上,几个同事和我一路坐专车去公司,他们在车里向我汇报工作或敲定计划。到办公室后,我和潜在项目的客户代表共进早餐。中午,自然还有商务聚餐。下午晚些时候,我可能需将某位外国领导介绍给外交关系协会的成员们。每天,我要接听25~30个电话。当然,还得打出同样这么多的电话。看牙医的时候我都还惦记着抽空写写演讲稿,有时还得在数百封写给两党联合预算上诉委员会执行主席们的信件上签字。我一天时间内参加的会议没有10个也有5个,还不包括各类聚餐会议。每天还有好几名助手围着我高速工作。到了周末,我还要为杂志写文章、给出版社写书。”
    这种生活,用天昏地暗来形容恐怕还不够吧!
    在家庭方面,由于过分沉浸在工作中,他先后与两任妻子分手(彼得森现在与第三任妻子生活)。按彼得森自己的描述,第二任妻子更是给他带了好久的“绿帽子”后才提出的分手,不过老外们对这方面看的可能比较开,分手后大家照样是好朋友。
    再牛逼的人生,也总是有那么不光鲜的一面。而大多时候,人们只会将羽毛最艳丽的一面展示给你看。

    彼得森人生七堂课

    书中的最终部分,老彼得给我们总结了他学到的人生七堂课。
    (这部分挺好的,推荐找原文读一下,其实这里是和本书英文原名呼应的:《The Education of an American Dreamer》,中文译名非要蹭“黑石”这个热词,根本看不出根据什么翻译出来的)

    1.发挥你的比较优势
    不要被工作牵着鼻子走,不要因为它仅仅是薪高、福利好、地理位置好,或给你大办公室坐。要集中关注你的优势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2.思想上不能懒惰
    常常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所处的行业、还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是怎样的吧!
    比如在广告业,不是被叫做天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要思考广告是什么,广告可以是什么,广告应该是什么。

    3.最重要的是投入,并试着采取实际行动
    这就意味着尝试改进或改善我认为值得努力的境况,还有尝试改变我认为需要被改变的事情。光放嘴炮是没有意义的。

    4.结合个人需要谨慎选择你的奋斗领域
    忠于自己的兴趣,投入热情,让意外之喜来追随你。

    5.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道德标准
    该说“不”的时候要说不。

    6.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寻找一个令你健康快乐的平衡点

    7.选择长远利益
    还是那句老话,看问题要长远!

    总结

    自传类的书不知道别的怎么样,这一本更像是流水账,读起来让人提不起太多精神。从网上对自传书的评价来看,作者们难免要为自己说些好话,顺带挤兑一下和自己有过瓜葛的人,所以对事情的描写就很难做到很大程度上的客观。
    不过,彼得森在评价自己人生时还是比较实在,这体现在他坦率的承认自己生涯成功中有许多运气的成分。是啊,这么一个聪明、肯下功夫、有交际手腕、懂得顺势而为的人,怎能不被运气青睐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美国梦”的示范样本——读彼得•彼得森自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ic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