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总结亦是对过去十二个月的总结,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我时常在反思,我们的惯性思维真的有对的东西吗?或者说在这些惯性思维中究竟有多少不是“毒鸡汤”。
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真正地看到了生命实像并且能够身体力行的“真人”。谈到真人,人们第一时候基本上都会想到那些腾云驾雾的神仙,但是这仅仅只是神话故事的传奇罢了!如果真的能有不放弃身体就能飞升成仙的可能的话,那么就那种看清事物本质的上古至德之世就不会轻易地丧失从而转变成烽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代。幸亏在春秋末期老子的出现,写下了短短千字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才使得那个消失的看清事物本质的至德之世(有明王和人王统一体管理的时代)有机会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在老子前面也有很多人上古明王留下许多修真古籍,如明王伏羲留下的《易经》,以及更为久远的《河图》和《洛书》。
今天的人,将真相与幻想相混淆了。有的人认为真相就是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至于这种思想的来源嘛,无非就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八个字(符合除外),至于这种明王的时代究竟有多少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我们可以从《庄子·外篇·胠箧》一文中得知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即伏羲)、神农氏十二位明王。仔细考察一下:有史记载的两位明王已经是最末尾的伏羲和神农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上古至德之世应该是结绳记事的时代,这些明王是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即不给自己下任何定义和做任何区别,也就是至德之人。
关于至德之世讲解得最清楚的是《道德经》第十八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及庄学门人著写的《胠箧》记载:“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小结一下,所谓的真,应该是没有对立面东西,如“其大无内,其小无外”,以及“若要人不死先要死个人”的鼻祖“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前者是告诫后人形态上的大小是人类后天的分别心和攀缘心作祟,因为有小就有更小,相比于更小,小就显得更大了;后者是给出一种“修真”的方法,即杀掉假我(我们靠六根感觉出来的那个我)而不断追求真我,从而也可以追述到“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