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在“双一流”这种说法以前也算得上是个211学校。它地处偏远,是所在省份唯一的一个211大学,可是知名度并不高,我的亲戚和家人们从未听说过。
但好歹也是个211啊,找工作也会容易一些的。我抱着这种想法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我的大学。
因为新校区是新建的,一切都很新颖,我的大一过的也还不错。社团和组织也加入了,学校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
但总会有点不如意。
新校区的图书馆是个临时的,地方又小资源又少,又因为我们的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所以在那些仅存的资源里理工科书籍占大多数,连我想看的文学书都没有。
新校区位于郊区,地方偏僻交通不便,要是去个市区的话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想要去逛街?那请坐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在晚上六点之前回来。想要去夜晚散步?那请在校园里逛,出了校门安全自负。
我的大一都要憋死了,每天生活在宿舍里的感觉并不好受。
但还好,听说大二的时候我们专业要搬回老校区了。太棒了!听说老校区在市里,我们终于要进城了。我就抱着这样的希望祈祷早日开启我的大二生活。
大二终于来了,我们搬进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带有人文气息的老校区。进去了才知道,什么人文气息都是骗人的,明明校园里行走的都是男子汉气息。
在这个老校区里,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8:2。据说把我们这个文科专业搬到这里也是有防止男同性恋发生这个原因的。
学校对外界宣称的是,我们学校是文理工科综合的211学校,可实际上,那是对新校区说的,在这个老校区只有我们一个文科专业。
男生多岂不是好找男朋友?男生多那帅哥也一定多呀。男生多一定会很绅士地照顾女生啊。
你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你真是太嫩了。
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工科男吗?
除此之外,上了大二的我发现教我们的老师的文化素养简直不忍直视。
我们211学校曾经很骄傲的说过,我们学校招老师不是博士学历坚决不要。
是,学历倒是上去了,但我为什么看不到老师的专业素养?
拿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来说吧,她教课主要靠ppt,这倒没什么,现在的老师有几个离了ppt能讲得了课?可她的ppt都是好几年之前做好的,再也没有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改动,我们现在的书本和她的ppt连顺序都对不上。
讲了十几分钟的课之后,她开始扯段子了。她会说她自己的孩子,会扯到她何时去旅了游,接着说到她上大学的经历……说着说着,这节课就过去了。
她期末考试给我们出题从来不自己从自己的脑子里出,而是去百度文库里找几篇练习题然后糅合到一起,或者直接找一篇摘过来。今年更过分,她干脆也不百度了,直接把她去年给上届学生出过的题原封不动的出给我们。
我不知道以她这样的素质是如何当上博士的,我也不知道一个过去大学主修文艺理论的能不能教现代汉语。但事实证明她教不了,有些汉字她都会念错音,问她的问题她也是模棱两可。
不只是她一个老师这样,其他几个老师也是这样在课上扯段子,说笑话,调侃学生,照着书念。他们别的事可以做的很好,但就是教不好我们。不,他们是连教都不会教。
不是博士学历吗?不是大学教师吗?他们的学历该不会是买来的吧?不是他们不会教,是他们自己的文化根本没有到博士那样的水准。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看不到一点希望。
真是越说越气。身为211大学你就骄傲吗?真不够打脸的。我为我的大学感到羞愧。
在我的印象里,大学应该是自由奔放,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地方。可以坐在绿油油的操场上读书,可以行走在种满梧桐的校园里,可以逃课去听喜欢的课程,可以坐在男朋友的自行车后座上笑,可以在满头白发的教授面前笑得像个孩子。
可是如今呢?我感受到的是学生老气横秋的脸,破烂不堪的老校园,和我接受不到知识的茫然的脸庞。
其实也不一定听老师讲课才能获得知识啊。我可以去图书馆!然后走进三层的图书馆里,当我看到属于文学的书籍只有半层的时候……
那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
也许我就不应该在偏重理工科的学校里上学,也许我就不应该在偏远的三线城市里念书,也许我不应该在这个假的211学校里抱有希望。
一切都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活在梦里,而现实却给了我重重的一记耳光。
我不知道别人生活在大学里是怎样的,也许各有各的不满与焦虑,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总是现实打败幻想。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也许是我想的太好,总之,我开始厌恶起我的大学,它给我的再也不是希望,再也不是希望……
网友评论
2。不要指望学校,找点在网络上找点专业的事情,比如跟你介绍的在线汉语的网站。不管专业多好不能对接市场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