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91227/fa45b6f50a05949b.jpg)
“死的却是狗”。沃尔特弥留之际对基蒂说道。
这是《挽歌》中的最后一句。全诗讲述的是好人与狗的故事,好人收留了狗,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一天狗疯了,咬了好人。邻居们都说好人活不了,没承想,好人后来康复了,那条疯狗却死了。沃尔特觉得自己最终也变成了那条狗。
《面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女主人公基蒂因为虚荣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人沃尔特,婚后被外表英俊、魅力十足的汤森吸引并发生奸情,被丈夫沃尔特发现后,为了报复基蒂,沃尔特将基蒂带到了霍乱发生地——湄潭府,最终沃尔特因感染疾病而死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7791227/78fe844ff82c4edd.jpeg)
沃尔特是一名医学博士,智慧不凡,对人性早已看透,内心沉着隐忍。在他发现妻子和汤森在自己家干着苟且勾当,他心知肚明,他没有冲进去,发泄自己崩溃的情绪,只是轻轻地旋转门把手,已达到对对方心灵的冲击。接下来的几天,基蒂一直活在恐惧中,她知道丈夫知道了一切,但她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沃尔特也活在痛苦之中,他不再对基蒂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都不再正眼看她一眼,他觉得恶心,他的心中涌现过无数次惩罚她的想法。最后,面对妻子不忠的事实时,他选择的不是原谅与否,而是心起杀意,要求基蒂一同到霍乱发生地,接替刚死去的传教士医生。这一去,意味着死亡。
从一开始,沃尔特就对基蒂不抱什么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欢那些讨你喜欢的东西,忍受折磨也要对你隐瞒起自己,实际上我并不无知粗俗、不爱散播丑闻,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便尽我所能,让你觉得我是个大傻瓜,跟你认识的其他人一样。我知道你嫁给我只图一时利益,我是那样爱你,我不在乎。”
沃尔特什么都明白,但他仍然选择了基蒂。这是否是一种心灵的扭曲,是否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基蒂有诸多的不是,那么,唯一能吸引沃尔特的,也许就是美貌。因为基蒂的虚荣,想赶在妹妹婚礼前把自己嫁出去,才不得已接受了沃尔特,沃尔特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对于这种见缝插针的爱,沃尔特在婚后也是极力的维护,苦心经营,无奈他们不是同路人,基蒂红杏出墙了。正是这一点,践踏了沃尔特的自尊,他忍无可忍。
![](https://img.haomeiwen.com/i7791227/ff9df0d7a98d97f5.jpeg)
在湄潭府的日子里,他们没有交流,沃尔特都不会正眼看她。晚上沃尔特要在实验室工作到半夜才去睡觉。白天,沃尔特去看望病人,基蒂就听着他的脚步声穿过院子,而后会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
过了一月,基蒂告诉沃尔特,她怀孕了,而且孩子很可能不是他的。
此刻,沃尔特的内心几近崩溃,致命的打击。他放弃了报复计划,之前所有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他承受不了。他希望基蒂能离开湄潭府。那样对她也许会安全些。可是基蒂在湄潭府的日子里,经历了太多,特别是修道院里那些修女们表现出的平静与坚定,使她不愿离开。一切都已如此,就只能顺应天命。
没人能弄明白,沃尔特到底是不慎受了感染还是一直在拿自己做实验。“他的嘴唇动了一下,但没看她。他的眼睛茫然地注视着那面粉刷过的白色的墙。”最后十分清晰的说了一句:“死的却是狗”。
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就像人的生命。
“过去已经终结,就让死去的人死去吧。这是否太过无情?她真心希望自己已经学会了怜悯和慈悲。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心中却感觉到了那种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快乐地接受的力量。然后,突然间,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从她的意识深处浮现出了对他们走过的那段通向瘟疫侵蚀的死亡之城的旅程的回忆。”也许这段旅程,对基蒂来说,是一次觉醒,更是一次重生。
然而,对于沃尔特,直到死去,是否能明了自己一直戴着的面纱?对于芸芸众生,是否敢于揭开那层描绘的面纱?一旦撕开,是否能活的更轻松,自由和独立?爱不是虚荣和占有,而是一份责任和义无反顾的执着。
网友评论